广东高要辛亥革命风云(2)
辛亥革命网 2011-09-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陈益民 查看:
二、高要光复和北伐
辛亥革命是以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的胜利,随后迅速扩大为全国规模的运动。清王朝统治在革命的枪声中土崩瓦解了,经过“南北和谈”,孙中山回国后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随后,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投机分子袁世凯窃取。
1、光复的准备。辛亥革命前,在县城肇庆有广肇罗道、肇庆府、高要县等政权机关。文官有广肇罗道易顺鼎、肇庆府知府赖清键,高要县知县吴鸿飞,还有道、府属的经历、县属的典史、左丞和教谕等小吏。武官有当时巡防营统带隆世储(湖南人)所部三个营,巡防营管带李耀汉(新兴人)所部一个营。同盟会高要支部采取多种办法策动当地驻防军队反正,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策动隆、李起义。曾传范,湖南人,同盟会会员,毕业于广东虎门陆军速成学堂,参加过广州黄花岗起义,是隆世储的同乡,而且关系友善。姚雨平与曾传范都是同盟会的革命同志,于是姚雨平介绍曾传范到高要支部,通过支部协商决定,向隆世储游说,约期反正独立。经过多次奔走往来,隆答允相机起义。谭润黎,高要人,与李耀汉有师生之谊。同盟会支部以桑梓情殷,利用谭与李耀汉的密切关系,征得谭同意,由谭动员李耀汉起义。谭尽力与李耀汉联系,晓以大义,李终被说服,表示坚决待机行事,并联络隆世储一致行动。当时动员隆世储的还有冯祝万。冯祝万,原籍鹤山,清末其祖父开始定居肇庆麒麟街,是高要学者冯礼门之子,借着世家子弟关系,力促隆世储起义。
2、宣布反正独立。宣统三年(1911年) 10月10日晚7时左右,驻守在武昌城外的新军和城内第八营中的革命党人,几乎同时发难,宣告清王朝灭亡的武昌首义枪声终于打响,革命浪潮迅即席卷全国,各省纷纷响应独立。11月9日,省城广州和平光复。同日,同盟会会员黄范一为唤醒群众参加革命,火烧肇庆黄江税厂。同盟会高要支部又号召三罗(今属云浮)两阳(今属阳江)民军向肇庆推进。李耀汉接受同盟会高要支部的敦促,与隆世储联合一致,各率所部,宣告反正独立。反正之日,清肇阳罗道王良弼弃家连夜逃跑,高要县知县吴鸿飞因有民愤被扣留,后获释放。梁祖诰率队监视肇庆府知府赖清键,接收黄江税厂、后沥厘厂。翌日,支部召开群众大会,庆祝肇庆反清独立成功。这时人心兴奋,学生、工人、农民和各界人士都来参加。大会闭幕后,即时派出剪辫队到街上宣传剪辫,遇有顽固分子还保留辫子者,则强迫剪去;家居门口,如有悬挂大夫第、朝仪第、奉政第、进士第等牌匾的,勒令拆除。
3、新政府的建立与北伐。11月10日,胡汉民就任广东都督,宣布广东军政府正式成立。11日,同盟会高要支部负责人陈子忠在原高要自治公所组织临时民政部,举赖清键为民政部长,赖不肯就任;再举吴鸿飞,吴亦以计逃脱。临时民政部未能成立。中旬,隆世储设肇罗军政分府于旧肇庆府署,兼任都督,曾传范任总参议。广东军政府将全省划为六道,高要属粤海道,设县知事公署和县议事会。12月8日,广东军政府出兵北伐,以姚雨平为总司令,北伐军由同盟会会员、三点会会员、新军和华侨青年组成,共8000人,分三批北上,12月28日进抵上海。隆世储奉命率所属部分官兵及同盟会高要支部部分成员参加广东北伐军,任该军第二团统带,率军离肇。周之贞接管肇罗军政分府。12月29日,高要县召开临时议会,何廷鉴、李聘三、马伟百、陈光、吴轩臣、李冠梅当选为临时议会议员,选举罗冕摄理县事,并提请广东都督任命。陈子忠、冯祝万、林烈、黄范一等高要同盟会会员均参加了北伐,林烈任第二团参军,黄范一任肇阳罗北伐军督导官。1月中旬,粤军在津浦铁路一线,同清军进行多次战斗,大破清军张勋等部于固镇(今安徽蚌埠)、南宿州(今安徽宿州),随后进占军事重镇徐州。民国元年(1912年)2月南北议和告成,北伐军改为讨虏军。同月,周之贞撤肇罗军政分府,解散民军,改巡防营为肇军。4月,讨虏军改为第4军。7月,随着临时政府北迁,加上袁世凯和陈炯明在财政、军事上的限制而被迫解散。林烈入保定军校深造,陈子忠则在苏州成婚定居。
三、二次革命与护法运动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不甘屈从于袁世凯等封建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人们又重新奋起,独裁与民主、帝制与共和之间的争斗,作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在历史上留下了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