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讨袁军鏖战钟山的来龙去脉(3)

辛亥革命网 2011-04-08 00:00 来源:《南京钟山文化研究》2010年第2期 作者:徐立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南京钟山在20世纪前期发生过多次激烈战事,1913年“二次革命”中讨袁军南京保卫战其知名度虽不甚高,但悲壮激烈程度并不亚于其它战役。

  (三)

  在二次革命中的南京保卫战期间,南京讨袁军士兵群众以高度自觉的革命精神顽强奋战,并且接连地坚决制止了高级军官的叛乱献城、率众出走、和平让城,坚持跟北洋军血战到底,使得讨袁战斗在南京得以坚决进行,没有半途而废。

  8月13日,张勋率军到达龙潭。他一面要求冯国璋自大胜关、三汊河渡江配合,一面命令所属部队火速前进,企图一举占领天堡城。14日拂晓,二次革命中的南京保卫战开始了。

  南京重新独立后,始终缺乏一个坚强的、有威望的领导集团。何海鸣是个文人,不懂军事,不为讨袁军军人所信赖。南京保卫战是以在天堡城一线的第八师第二十九团、在雨花台一线的第一师第三团为主的士兵群众,依靠高度自觉的革命精神进行的。“凡一临敌,无须号令,即奋身前往。在阵前亦无须指挥,即向前攻击。”[9]

  何海鸣后来回忆第八师在李可钧当师长时的一件事时,对士兵群众的赞赏溢于言表:“八师不肯出发,予派人至八师窥其动静,兵士摩拳擦掌,并无抵抗命令之意。予遂派王乃斌持予命令去,兵士立即出发,李可钧不能阻之也。可爱哉八师!至幕府山一战而胜,夺回张军旗帜甚多。”[10]

  何海鸣后来对于在讨袁军总司令部发生的一件事感触很深。一天忽然传说紫金山失守,总司令部中人员纷纷逃离岗位。“卫队忽大不以为然,不待予之命令,即禁止人外出。即此一端,可见南京独立时兵士之价值高于办事人员上也。由来军中服从为主,以上驭下,此时一遇变故,在下者乃监督其上,亦可谓奇矣。”[11]

  南京讨袁军士兵群众基本上纪律严明,有较高的觉悟。除第一师部分士兵纪律不良外,主力第八师始终保持着自觉的纪律,使战时的南京保持着良好的治安。当时《民权报》报道:“第八师各军士宣言:暂时决不支饷,以有饭吃为止。一俟大局敉平,讨袁目的达后,再支全饷。且谓此时纵得钱亦无用处。第一师兵有临阵脱逃者,皆被第八师之兵一律枪毙。”[12]

  南京保卫战中,讨袁军士兵群众作战很是英勇顽强,这在天堡城争夺城中表现得最为典型。天堡城位于钟山西峰,为南京城东侧制高点,堪称南京锁钥。讨袁军同张勋所部激烈争夺天堡城,8月14日至21日天堡城五得五失,给予张勋所部以严重杀伤。当时《民立报》报道:“此间近数日之战争,以二十日民军夺回天保城、紫金山一役最为剧烈。当民军进攻之时,袁军炮火纷纷向下面发,民军在枪林弹雨之中毫不退却,奋力前扑,卒竟厥功。袁军之驻扎其地者,溃走无遗。有不及避者,多从山上跌下,以致殒命。于是天保城、紫金山两处复悬民军旗帜。居民从远处望见,欢呼之声如春雷。闻此役之民军,系二十九团、三十二团及炸弹队最为出力。中外人士,无不钦敬。”[13]

  南京保卫战之初,讨袁军在城外鏖战,然而在城内,新任第一师师长徐涛、第八师师长李可钧、卫戍司令吴浩联络南京地方维持会,勾结北洋军图谋献城叛变,取消独立。8月16日下午,何海鸣卫队被卫戍团击散,何海鸣一度躲入金陵医院。第八师二十九团、第一师第三团等部士兵得知消息后,十分愤怒。当天深夜,第八师士兵围攻师部,镇压了李可钧和徐涛,但攻击卫戍团时失利。次日,吴浩仍出布告,取消独立。一、八两师士兵遂联合击溃卫戍团,吴浩逃走。取消独立的阴谋再一次为革命士兵所粉碎。

  8月21日天堡城最终失守后,南京城失去屏障。8月23日,北洋军开始围攻南京城。此时城内领导集团又起纠纷。安徽讨袁军总司令柏文蔚是于8月19日应邀率一千多人增援南京讨袁军,被推举为江苏都督兼第八师师长。他见何海鸣不得众望,讨袁军内部矛盾重重,强敌压境,前途无望,遂留信给何海鸣,欲带第八师出走。第八师官兵坚决反对,柏文蔚的卫队多数也不愿随行,结果柏文蔚于8月25日仅率少数人离开南京。

  8月29日,北洋军完成了对南京城的全面包围,形势顿时险恶起来。南京商界通过英国医生马林向何海鸣交涉,表示愿意出钱请讨袁军和平让城。何海鸣拿了商会的钱,向部队发了一次饷。但第八师士兵群众担心张勋所部进城后烧杀淫掠,坚决反对和平让城,决心死战到底。作了让城准备的各部队,也只得各回原防。

  8月31日,北洋军发起总攻击。9月1日南京城失守。9月2日,撤到城外的讨袁军进行最后一战,伤亡殆尽,队伍溃散。北洋军入城后大掠三日,南京城惨遭浩劫。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