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第二枪 汉川起义耀千秋(3)
辛亥革命网 2011-03-30 00:00 来源:中国·汉川 作者:中国·汉川 查看:
捍卫革命成果,始终同孙中山站在一起
1912年2月,孙中山被迫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南北军阀合流,辛亥革命开始走向失败。为了捍卫革命成果,汉川辛亥志士在孙中山领导下,进行了英勇斗争。黎元洪篡夺了湖北的领导权后,首先对湖北革命党人进行镇压,湖北党人曾多次进行反对黎元洪的篡权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是年7月,黎元洪以“谋反”的罪名,捕杀了文学社在辛亥革命中功勋卓著的重要党人,其中汉川籍的志士就有江光国和滕亚国两人。
1913年3月,袁世凯派入刺杀革命党入宋教仁,孙中山组织第二次革命,兴师讨袁。汉川的辛亥志士,同孙中山站在一起,积极投入二次革命。是年6月,担任湖北府河口厘金局经理的冯亚佛,以所存万余元资助讨袁;当时正留学日本的祁国钧、岑伟生等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匆匆回国,投身赣宁之役;祁国钧参加李烈钧领导的湖口之战,岑伟生与梁钟汉先在吴淞讨袁总司令(即吴淞要寒司令)居正部,为讨袁奔走,吴淞失守后,又同投南京讨袁总司令何海鸣部,分别负责第三师宣传工作和担任总司令部参议、财政主任,并直接参加作战。原任鄂军第八师参谋长的向岩,毅然就任讨袁军江南陆军第一师参谋长,在雨花台大败袁军,打得袁将雷震春凫水而逃。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于1914年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重振资产阶级革命旗帜,准备继续反对袁世凯的武装斗争。汉川的辛亥志士纷纷东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继续兴师讨袁。是年,向岩在襄河沿岸组织农民兴起讨袁之师;张伟亦在脉旺一带组织讨袁义军,自任沔阳讨袁司令;祁国钧接受孙中山所赋任务,回国推进革命。
1915、1916两年,孙中山先后两次发表《讨袁宣言》,汉川革命志士亦纷纷响应。1915年在讨袁中任湖北军事联系代表之一的黄家麟,被北洋军阀逮捕,判刑3年出狱后,仍从事反袁的策反活动;袁世凯宣布改元复辟帝制后,邹幼云立即潜伏日本长崎秘密串联,组织反袁力量,回国积极倒袁,被荆襄司令石金川任命为汉川保卫团团长,积极进行反袁斗争。1916年1月,向岩以中华神武军总指挥名义,发布反对袁世凯帝制的檄文,对窃国贼袁世凯进行9诛笔伐。
1917年段祺瑞解散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为大元帅,汉川手亥志士跟随左右,参加护法运动。原文学社员、汉川军政分府副司令张卿云,担任了孙中山的护卫队长;汉川首先响应武昌起义的领袖梁钟汉,先后担任了大元帅府的咨议、参军;湖北最早的同盟会员,一直被孙中山派遣在南洋群岛宣传革命筹措经费的冯亚佛,亦奉诏回国任大元帅府秘书: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后一直在孙中山身边,为孙中山办理来往函牍的岑伟生,亦被任命为大元帅府秘书;云南靖国军第八军参谋长兼第二混成旅旅长向岩,率师参加护法战争,转战川、鄂、湘、豫、陕、甘等省,身经五十余战,生擒北洋政府陕西镇守使、旅长管聚全,迭秦奇功。
在讨袁和护法诸役中,汉川辛亥志士英勇奋战、坚贞不屈,不少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1914年,李诚反袁被捕,不屈而死;陈桂山讨袁失败,牺牲于武昌;张伟,在沔阳组织讨袁的战斗中,因军火不济,败走随洲枣阳被俘,解至武昌杀害;祁国钧,12月31日从日本回到武昌时,因奸党告密,为段琪瑞逮捕,临刑前悲壮地留下了“不死于战场作国殇,乃死于横逆作雄鬼”的诗句。
1916年,黄家麟从事反袁策反,为鄂督王占元所害;张国荃,为筹集反袁经费,仿制官票,在南京被捕,被害于北京;梁辉汉,在汉川秘密组织反袁民军,为贼军旅长朱兆熊侦悉,被剖腹挖心而死。
1917年,邹幼云在汉川密谋响应护法,被汉川知县王绳高诱骗至县衙杀害。孙中山逝世后,汉川的辛亥志士除了王钻承之流,背叛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大革命时期疯狂地在汉川屠杀革命群众走向革命的反面外,绝大多数都遵循孙中山临终时提出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教导,奋进不已,为革命事业继续作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