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第二枪 汉川起义耀千秋

辛亥革命网 2011-03-30 00:00 来源:中国·汉川 作者:中国·汉川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1年10月10日,武昌爆发起义,拉开辛亥革命的序幕。汉川是第一个响应起义的县分。汉川民军成为武昌起义武装之一翼,阻止了清军的南下,保
 

  1911年10月10日(旧历辛亥年),武昌爆发起义,拉开辛亥革命的序幕。汉川是第一个响应起义的县分。汉川民军成为武昌起义武装之一翼,阻止了清军的南下,保卫了武昌起义的胜利果实。汉川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青年志士传播革命思想,“丙午党狱”点燃汉川起义的火种

  清代末叶,朝廷政治腐败,对外丧权辱国,对内残暴统治、压榨人民,使广大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汉川一带又是有名的水乡泽国,十年淹九水,人民生活更是困苦不堪。

  这时,汉川出现了一批青年学生,他们之中有黄警亚、胡兰亭、向岩、冯亚佛、梁钟汉、梁耀汉等近百人,这些青年学生怀着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抱负、东渡日本。他们聆听了孙中山先生教诲,受到孙先生革命思想的启迪和鼓舞,从而地一步增强了革命的信念,并参加了同盟会。

  不久,他们回到湖北,在认真分析革命形势后,提出“运动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自参加行伍不行”,并纷纷参加湖北新军,联络同志。梁钟汉、向岩、祁国钧、赵士龙、张卿云、李诚、邹幼云均参加了新军四十一标当士兵,梁耀汉、黄警亚、周耀东、黄申芬等参加统领吴元泽前锋营当兵目。这为后来的武昌及汉川起义奠定了基础。

  与留学生一样,汉川在国内也有许多学生怀着革命激情,聚会在武汉参加了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组织或团体,从事宣传推翻清政府的革命工作。梁耀汉在汉川系马口开设阅报室,张明阳、刘镇东、李诚、张伟在脉旺组织阳明学社,蚌湖也建立了群治学社等,在民众中灌输革命思想。

  1906年10月,中华民国革命先锋队在江西萍乡和湖南浏阳、醴陵组织和发动煤矿工人举行起义。消息传到日本,孙中山先生闻知,谓“时不可失”,即派在日本留学的湖北或汉川籍同盟会成员胡瑛、朱元成、梁钟汉回国策应。他们回武汉的日知会成员梁耀汉、刘静庵等,并邀集何子植、周耀东、冯新民、黄警亚等在汉阳伯牙台开会,决定与会者全部加入新兵营,以便掌握武器,策应起义。不料此事被人告密,使得策划者们遭难。除梁耀汉扮作郎中逃出外,刘静庵、胡瑛、朱元成、张难先、梁钟汉等九人分别于当年在汉阳黄莲寺、黄陂、沔阳先后被捕入狱。1906年为旧历丙午年,史称“丙午党狱”(因其中大部分为日知会成员,故亦称“日知会案”)。但这一狱案埋下了汉川起义的火种。

  丙午党狱后,清廷抓不着梁耀汉,即以判九人死刑相威胁。革命志士们对于死非常坦然,梁钟汉在狱中厉声回答“岂有怕死的革命党!”1909年夏,梁钟汉被解回汉川监禁,汉川县城有同治学校和高等小学两所学校,学生们听说县内押回了个革命党人,都来狱中探望。汉川正堂看他是留学生,又是政治犯,使梁在狱中颇受优待。所以,他在狱中可以自由会客,并将狱中的一栋三间房的偏屋拨给他住。梁借此机会,在狱中开展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对前来探望的学生赠以从日本运回的关于宣传“三民主义”和民族共和的《民报》,作为推翻清廷、建立共和之目的进行宣传。由于狱中宣传,使学生们一个个觉悟起来,成为革命知已,并成为后来起义的骨干,如岑伟生、张卿云等。监狱也成为梁钟汉组织起义指挥机关。

  1911年初,梁钟汉多次派高等小学的岑伟生与武汉和上海方面联系。同年7月,50余名汉川籍革命党人在武汉分别参加了共进会、文学社。后来这两个组织联合在一起于9月20日在武昌胭脂巷十一号机关部召开大会,决定10月16日(中秋节)举行起义,并将起义的决定通知了在武昌女子职业学校的张荫兰(梁钟汉之妻)及其侄子张殿成,嘱其回汉川策庆。9月底,岑伟生自沪返汉将宋教仁、陈其美(同盟会中部总会负责人)交给的炸药炸弹转交给张荫兰。紧接着张荫兰于10月2日将这些武器弹药秘密运回汉川,前往狱中会晤梁,告知武汉决定。

  梁钟汉得知武汉决定,立即让其七弟梁辉汉分告汉川、马口的各同志,并将各保、甲、局及私人所藏的枪支弹药进行收集编配,赶制炸药、起草布告,制作佩带的符号及十分星旗,迅速组织队伍。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