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辛亥革命:中山先生楹联赏析(8)
辛亥革命网 2013-08-0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与黄兴共挽熊成基遇难两周年》:
缅东瀛话别时,世路多艰,内忧方急,叹国士无双,孰料竟成易水谶;
自南京告隐后,江山依旧,边患堪虞,悲英雄不在,空教长啸大风歌。
(三)中山先生写的楹联,鼓励革命斗志,宣扬革命思想。留下许多精彩的联句,对后人颇有启迪。
《赠五言绝句》:
“此去浪滔天,应知身在船。
若还潇湘日,为我问陈癫。”
(1907年3月4日,孙中山被日本当局驱逐出境前,会晤唐群英,赠五言绝句一首作别。前两句抒写有国难投的悲愤,后两句嘱托革命工作。唐群英(1871~1937),湖南衡山人,1904年秋与秋瑾相约东渡扶桑,寻求救国之道,为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陈癫,即陈树人,先期回国的同盟会会员。)
《七绝》:
“咸来意气不论功,魂梦忽惊征马中。
漠漠东南云万叠,铁鞭叱咤厉天风。”
(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孙中山亲临战场,向清军开炮。失利后率军退入安南(今越南),在马背上吟成了一首《七绝》。其字里行间,洋溢着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
《祝童洁泉七十寿》:
“阶前双凤戾天飞,览揆年华届古稀。
治国安民儿辈事,博施济众我公徽。
玉槐花照瑶觥燕,窦桂香凝彩舞衣。
所欲从心皆絜矩,兰孙绕膝庆祥晖。
(童氏世居下王镇,为嵊东之望族,民国时期出了两位颇有声望的法官。童杭时,字萱甫,号枕溪,他在日本留学时,结识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童杭时之弟童济时,字济川,号渠轩,少壮时为热血男儿,追随徐锡麟奔走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任广州护法军政府大理院(即最高法院)庭长、代理院长。童氏兄弟的父亲童洁泉是位开明的老人,早年曾出资资助孙中山先生革命。老人七十寿诞时,1917年,孙中山先生写来了《寿童洁泉七十》诗。此诗以人情味见长,展示了作者精神世界的另一面。诗中用典娴熟妥帖,如“戾天飞”一语出自《诗•小雅•四月》“翰飞戾天”,“览揆”代指生辰,出于屈原《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窦桂香”尝见于南宋诗人李昴英《秋试已近用韵勉儿辈》“岁当酉戌吾家旺,月府先教窦桂香”,尾联“所欲从心皆絜矩”一句则化用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赠陈树人》:
“史臣重朱家,君乃隐于酒。
时事尚纵横,雄心宁复有?”
(这首《赠陈树人》系孙中山晚年作品。陈树人(1869~1930),即陈癫,本名陈荆,湖南湘乡人,为革命奔走出生入死,不爱财,不图官,惟嗜饮酒,不修边幅,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里。1924年3月,孙中山任命陈树人为广东政务厅厅长,作此诗相赠。前两句以史学家司马迁所推重的侠士朱家相比,赞扬陈荆的侠义精神及名士风范,后两句勉励其重抖精神,再建功勋。朱家,秦汉之际著名侠客,《史记》有传,为鲁国人,专好济人之急,解人之厄。刘邦追捕季布时,朱家设计救之,后来季布显贵,朱家终身不与相见。)
《集古句赠别黄兴》:
安危他日终须仗;
甘苦来时要共尝。
(此联是孙先生于1914年6月27日,黄兴举行在日本叙别宴会,孙中山率众多同志赴黄兴寓所共进午餐,历时约4小时,孙中山在席上书此联相赠。表达了他对战友的倚重、勉励和友谊。30日,黄兴由横滨乘轮赴美。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讨袁,失败后逃往日本,孙中山决定建立中华革命党,黄兴与作者在组党问题上发生分歧,为避免分裂,黄兴决定远走美国。自同盟会建立以来,孙、黄团结合作,亲密无间,无论成功与失败,黄兴都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给予了孙中山极大的支持与帮助。作者书赠此联,用“终须仗”、“要共尝”表达了自己与黄兴共“安危”、同“甘苦”的愿望。此联言简意赅,自然淳朴,明白如画,情深意笃。作者晚年将此联书赠蒋介石。)
《赠汤增壁》
秋水为神玉为骨;
词源如海笔如椽。
《赠汤增壁之父》:
敢将古史少文惠;
常忆新作非武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