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时期的革命新剧

辛亥革命网 2018-08-07 08:58 来源:三门峡日报 作者:七娃 查看:

中国的话剧一开始就没有走经院式的道路,而是注重在舞台上反映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辛亥时期的革命新剧即是证明。

  中国的话剧一开始就没有走经院式的道路,而是注重在舞台上反映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辛亥时期的革命新剧即是证明。

  1907年,留日学生李叔同、曾孝谷等组织春柳社,选择《黑奴吁天录》为第一次正式公演的节目,目的是想借这个戏警醒国人,抵御外族侵略。同年王钟声在上海成立春阳社,第一个上演剧目也是《黑奴吁天录》。这是“话剧在中国的开场”。随后,他排演了《张汶祥刺马》《秋瑾》《徐锡麟》和《官场现形记》等一系列宣传反满革命、讽刺权贵的新戏。王钟声把这些戏从上海带到北京、天津后,影响很大。在那段时间里,王钟声还节选《巴黎茶花女遗事》部分情节,编成新剧《缘外缘》,宣传富国强兵的思想,观众反响强烈。1909年,上海新舞台冯子和、潘月樵、夏月珊等把它改编成改良京剧,易名《新茶花》,轰动上海滩。这部戏后来成了京剧和新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保留剧目。

  1910年冬天,有“新剧第一人物”之称的任天知,在上海发起国内第一个职业新剧团体——进化团,翌年打出“天知派新剧”的旗号在上海、江苏各地演出了许多反映现实政治内容的戏,最著名的当数《东亚风云》(又名《安重根刺伊藤》)。武昌起义后,任天知又编出了《黄金赤血》《共和万岁》和《黄鹤楼》等几部直接反映革命斗争的新剧。《黄金赤血》描写革命志士周梅,为革命离开家乡,武昌起义后到妓院劝募爱国捐献,遇见沦为妓女的妻子;不久,他在帮助民军筹集军饷时,又巧遇失散的子女。这出戏在上海各界庆祝南京光复大会上首演成功。

  《共和万岁》,则是正面描绘南京光复的历史画面,写了铁良、张人骏、张勋等清朝官吏的狼狈出逃,群众在孙中山铜像下开提灯会等。民国元年,当进化团在上海各界庆祝武昌起义的大会上演出此剧时,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1912年春,刘艺舟来到上海,加入到新舞台。他是当年王钟声在北方演出新剧时的搭档,辛亥革命期间曾率民军收复登州、黄州等地,被推为山东临时都督。袁世凯当总统后,他辞职重操旧业。在新舞台演出《波兰亡国惨史》和《先烈吴禄贞》几部剧目时,观众为一睹“恢复登、黄大伟人”的风采,“踊跃争先,惟恐落后,卖座之盛,为该台从来所未有”。这年6月,原春柳社成员黄哺哺在上海组织的自由演剧团,应爱国妇女会邀请于大舞台演出,所演之戏就叫《爱国妇女》。民国元勋黄兴夫妇到场观剧时,黄兴还登台讲演,一时传为佳话。

  当时由陆镜若、马绎士等组成的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演出的戏目反映时事的不多。1913年,他们在湖南巡回演出时演过一出《运动力》的活报剧,说的是一个绅士贿选议员迫使佃户加租,于是农民奋起反抗把他的房子烧了。这个戏虽只演了一两场,当地绅士却以煽动农民暴动的罪名向湖南督军汤芗铭告发,同志会的伙伴们只得匆匆回上海“避难”。此外,春柳剧场还演过反映辛亥烈士故事的《黄花岗》。

  1914年5月,开明新剧社推出一部以四川“保路运动”为背景的新戏《杜鹃春》,由潘大隐编剧。当时《申报》的一篇剧评称:“剧中人物有志士,有烈女,有游侠,有匪人,有前清腐败官僚;有情节,有声色,实新剧中之佳者。”主角是一对叫黄杰、素英的反清志士,为革命生离死别,显然隐射的是黄兴、徐宗汉夫妇。

  郑正秋创办的新民社是民初上海重要的一家新剧团,1918年他又组织了药风剧社。两个剧团都以演出郑正秋编剧的家庭剧而闻名。期间,郑正秋也编过一些反映辛亥革命时事政治题材的戏,如《徐锡麟秋瑾合传》《石家庄》《桃源痛》《蔡锷》《中山被难》等。此外,郑正秋还编有《隐痛》《窃国贼》两部戏。前者以哑剧形式描写殖民地人民的苦难,后者根据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改编,讽刺袁世凯窃国。可惜此时新剧已走向衰落,这些戏没有像清末民初的革命新剧那样引起轰动。

  除了新剧的发祥地上海外,1912年,身在福建的原春柳社友林天民所组织的文艺剧社也演出了第一部戏——《北伐》,该剧的内容就是反映辛亥革命的。第二年,他们又上演了《爱国魂》,说一个日本政治家的妹妹爱上了一位中国留学生,留学生认为中日有国仇就拒绝了她……

  辛亥时期的革命新剧虽然都比较粗糙,说教成分较多,艺术性不高,但在当时却起到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它们也为创始时期的中国话剧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