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辛亥革命:中山先生楹联赏析(4)
辛亥革命网 2013-08-0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二)中山先生喜欢撰写楹联,颂扬辛亥革命先烈,尤以用于哀悼死者的挽联,留下许多精彩的联句,对后人颇有启迪。
《挽刘道一》: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这是孙中山先生惟一传下来的完整的诗。诗中祭奠和追思的是萍浏醴起义烈士刘道一,我们今天读起来,应对所有为辛亥革命做出贡献的先人表达崇敬和怀念之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中斗智斗勇的庐州光复,将彪炳史册,长留在我们的记忆中。1906年刘道一从日本回国,到家乡湖南从事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年底,醴萍浏武装起义爆发,刘道一负责联络同盟会东京总部。次年1月被捕,就义于长沙,年仅二十二岁。作为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武装起义牺牲的第一位会员,刘道一受到同盟会总部的隆重追悼,孙中山、黄兴悲痛难抑,竞赋挽诗。孙中山此篇作于1907年2月3日,辞正调永,情真意挚,气魄恢弘,境界远大,实为彪炳史册之作。)
《挽鲁子材》:
为国惜英忠捣龙事远蒸民苦;
瓣香嗟万里化鹤魂归蜀道难。”
(1920年10月,曾在护国军韶关之役中以神奇炮火扭转战局,后升任滇军第六旅旅长的鲁子材(字梓楠)牺牲于重庆,孙中山再题挽诗以表彰英烈,其《鲁旅长梓楠像赞》云:“智战岭海,夙耳英声。桓桓心杰,卜为国祯。转斗入蜀,戈返阳精。沙场洒血,锦水鸣鸣。缅兹遗像,宜炳丹青。”并题书挽联:“为国惜英忠捣龙事远烝民苦,瓣香嗟万里化鹤魂归蜀道难。”
鲁子材(1891~1920),云南江川县人。幼聪敏,好习武,尤喜军事,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堂。曾充任炮兵连长。后随护国军第二军出征到广西、广东。韶关之役,战功尤为显赫.自此,被军旅赞誉为“神炮手”、“鲁大炮”而威镇粤川,遂晋升营长、团长,驻粤桂、滇军第六旅旅长。1920年10月15日,在外筹款时,至重庆杨柳街突遭敌阻击,不幸牺牲,时年仅29岁。为表彰其功绩,民国9年10月15日“恤赠中将”军衔,并在昆明莲花池建专祠,后其母请求归葬本籍,遂归葬故乡磨盘山,建石刻墓碑,刻有孙中山题书的此挽联。)
《挽滇军阵亡将士》:
讨贼矢孤忠,魂兮不朽;
为谁易幸福,生者勿忘。
(据上海1923年4月18日《民国日报》。)
《孙中山致吴禄贞悼词》:
荆山楚水 磅礴精英 代有伟人 振我汉声
觥觥吴公 盖世之杰 雄图不展 捐躯殉国
昔在东海 谈笑相逢 倡义江淮 建牙大通
契阔十年 关山万里 提兵燕蓟 壮心未已
滦州大计 石庄联军 将犁虏廷 建不世勋
猰貐磨牙 蜂虿肆毒 人之云亡 百身莫赎
(吴禄贞被刺的次年春天,黄兴等人发起在上海张园为他开追悼会,时间定于1912年3月14日,即农历正月二十六日--吴禄贞的诞辰日。此时,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日理万机的孙中山先生,特写了此悼词,并派他的秘书长代表他出席了追悼会。同时,他还颁发了第一号抚恤令,吴禄贞按陆军大将军例抚恤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