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辛亥革命:中山先生楹联赏析(11)

辛亥革命网 2013-08-0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从孙中山先生留下的诗、词、联中人们看到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心怀和革命领袖高风亮节。中山先生存世的诗词与联楹,尤为记实之作,可说是辛

  《赠邓演达》:

  养成乐死之志气;

  革去贪生之性根。

  (据《邓演达》文史资料出版社影印原件。孙中山开创的事业,把中国从封建带向民主,从专制带向共和,从黑暗带向光明,是20世纪中华民族崛起的根基和起点。孙中山在长期从事中华民族崛起的革命活动中,在其周围集结了一大批为民主革命英勇奋斗的骨干分子,邓演达即是其中重要的一员。邓演达忠贞不渝地信仰和实行三民主义,奉为救国之本,强国之道,并且贡献卓越,作用超群,堪称孙中山的好学生,孙中山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的杰出继承人。孙中山赠邓演达联养成乐死之志气革去贪生之性根。)

  《题赠马彦华》

  养成生死之志气;

  革去贪生之性根。

  《题赠某君》:

  依民意国建;

  逆民意国亡。

  《题赠某君》:

  是友无情切莫交;

  非亲有义须当敬。

  《题赠某君》:

  修身岂为名传世;

  作事惟思利及人。

  (据香港2002年12月8日www.the-sun.com.hk时事本地新闻报道,孙先生此幅书法对联墨宝,底价由一百元起,经过六次承价,终以一千元成交,被一位朱姓先生投得。)

  《题赠飞如先生》:

  勾深索微振纷理废;

  破疑儆怒节忧平矜。

  (2002年初,孙中山先生一幅从未公之于世的手书对联在沪郊古镇朱家角被发现。此幅真迹是朱家角一位陆姓居民二百多幅名家名画精品收藏中最珍贵的一件,已密藏甚久。该孙中山先生手书“对联”墨宝,长一百六十八厘米、宽三十六厘米,上款题:“飞如先生鉴”,落款“孙文”及“孙文之印”的四方印章。整纸质地为黄色洒金宣纸,一半留有水迹,略微泛黄,但墨迹清晰,气势磅礴。经专家考证鉴定,确系孙中山先生的真迹。)

  《题赣县湖江乡夏府村戚氏聚顺堂》:

  尉和平景象,振国是风声,发扬章贡英灵崆峒秀气;

  恢家族规模,建明治基础,光大楚丘宏业阀阅宗功。

  (据报道,赣县湖江乡在整修夏府村戚氏聚顺堂时发现孙中山撰写的此副楹联。楹联刻在戚氏聚顺堂中厅的红砂岩石柱上。落款为:孙文。据戚氏族谱记载,夏府村有个名叫戚翌的名绅,曾与孙中山并肩战斗,其堂兄戚修祺侨居南洋也积极募筹资金捐助革命。1920年夏府戚氏整修聚顺堂时,戚翌到广东面请孙中山为之题联,以作纪念。孙中山欣然同意,挥笔写下这幅名联。对联表达了孙中山期望祖国和平振兴,倡导发扬革命先烈光荣传统的心愿。目前,此楹联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

  另外,孙中山先生词一阕:《虞美人》:吉光片羽珍同璧,潇洒追秦七。好诗读到谢先生,另有一番天籁任纵横。五陵待客赊豪兴,挥金为革命。凭君纽带作桥梁,输送侨胞热血慨而慷。(1918年5月词“虞美人”是1918年5月20日孙中山先生广东梅县松口铜琶村谢逸桥先生家里填的词。因不满桂系军阀的排挤而辞去大元帅职,于5月26日到达谢逸桥先生家,住家春楼。先生读了谢逸桥的诗词集后,由感而发填写了这首词。另外,两副题“爱春楼”的楹联都是表达了对谢逸桥先生出巨资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孙中山先生题写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唤起民众,导之以奋斗;实现革命,继之以努力”等,均作为题词,实为联语。

  从孙中山先生留下的诗、词、联中人们看到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心怀和革命领袖高风亮节。中山先生存世的诗词与联楹,尤为记实之作,可说是辛亥革命风云录。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齐鲁书香之家、社区公益之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