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在国内的政治影响(2)

辛亥革命网 2021-04-23 11:06 来源:汇智澳门 作者:安东强 查看:

本文以辛亥革命时期各方关于孙中山与革命的论述为依据,细致梳理孙中山对国内革命思想、革命政权及革命领袖的具体影响,希望能够呈现一位不在革命现场的革命领袖对于辛亥革命影响的具体形态。

  在外国人看来,革命后各省的新政权虽然是“军事政府”性质,但是已打破中国此前两千多年的政治体制,走上了共和体制的道路。10月13日,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日报》(The Denver Daily)报道称:“反抗军宣布中国为共和国”,而“黎元洪当选总统”,又称:“若消息无误,革命者将于今日使中国成为共和国,政体为共和体制早已宣布。革命党人将担任要职。”这个报道自然有很多不实之处,如将黎元洪当选都督解读为当选总统等。不过,外国舆论对革命政权性质的判断,至少偏向积极的评价。

黎元洪

  二、革命的吹鼓手?

  辛亥武昌起义后不久,《时事新报》馆编辑发行《中国革命记》,述各地革命情形。首册刊有《论中国革命之由来》,论述孙中山倡导和传播中国革命思想的贡献,称:“吾国革命主义之传播,盖远在十余年前。光绪丙申,有粤人孙文创立兴中会于广东,纠合同志,欲起革命军,事泄,遁至英格兰”,“于是往来欧美及南洋、日本,鼓吹其主义”。而其他倾向革命的舆论还冠之“革命元祖”名号。

  不过,由于孙中山当时不在国内,其与武昌起义的关系,时人颇有异辞。1911年11月10日,承袁世凯之命的谈判代表刘承恩、蔡廷干至武昌,提出和平方案,要求承认“君主立宪”,与黎元洪代表汤化龙等议和。刘、蔡随之带回黎元洪致袁世凯的信函。有意思的是,袁世凯的亲信蔡廷干返回北京后,于16日专门找《泰晤士报》(The Times)在华记者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会谈,透露他所了解的革命内情。在会谈时,他们谈到孙中山在武昌起义中的作用,蔡廷干称:

  在武昌时他曾问道孙中山在这场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人们告诉他,孙中山在起义中没有起任何作用,起义纯粹是军事行动。与蔡廷干会见的革命者以几分蔑视谈到他不过是一个革命的吹鼓手,没有参加过任何实际行动,为了保住性命总是躲到一边。他们说尽管在日本受过训练的人当中有一些曾是孙中山的党人,但不能说孙中山在当前这场革命中起过任何作用。

  这条材料屡经学者和坊间引用转述,作为武汉革命者定位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依据。不过,其中尚有许多信息值得深思细品。其一,他们将孙中山定位为“革命的吹鼓手”,强调孙中山在革命思想和舆论方面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缺乏亲身参与这场革命行动。这个“革命的吹鼓手”到底是武汉革命者的原话,还是蔡廷干的概括,抑或是莫理循的理解,似乎难以厘清。其二,作为袁世凯的代表,蔡廷干显然还有探查革命内情的使命,其中之一就是了解孙中山与武昌起义及各省革命的关系,因此专门向武汉方面的革命者询问孙中山与武昌起义的关系,得到了武昌起义不是革命、孙中山并未发挥实质作用的回答。他向外人莫理循透露的“革命内情”,显然对于袁世凯有利,不仅可以达到矮化孙中山的目的,而且还揭示出革命阵营内部的分歧和矛盾。其三,袁世凯一方无法回避孙中山与这场革命的关系,无论其是否在国内亲身领导民军,都必须尽可能弱化革命、孙中山的影响和作用。无论蔡廷干从武汉带回来的观感真实与否,但最重要的是需要向外国方面传播这样的信息。事实上,蔡廷干的目的达到了,莫理循很快就把他们的会谈内容向《泰晤士报》中国新闻的负责人布拉姆进行了汇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