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的几个

辛亥革命网 2011-05-09 00:00 来源: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作者:李文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作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还是一门新的课程。怎样提高讲授质量和教学水平,使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和终身受

  作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还是一门新的课程。怎样提高讲授质量和教学水平,使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和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需要认真探索,精心钻研,积累经验,加强交流。这里,我仅对这门课程的上编“综述”部分谈几点意见。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涉及的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个历史时段。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时期: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古代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在这个转折过程中,我们国家遭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政治黑暗,经济凋敝,社会动荡,民族危殆。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与此同时,新的经济因素和社会力量也在旧基地上逐步诞生和成长起来。矛盾错综复杂,变化急剧深刻,斗争尖锐激烈。无比生动的历史内容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所以,江泽民强调,学习、了解包括这段历史在内的中国近现代史,在五个方面都“极为重要”:“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文明发展史和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辛酸史,了解我们的先辈为国家的独立富强而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了解我们民族、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极为重要;对于坚定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极为重要;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极为重要;对于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极为重要;对于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也极为重要。”[1](P94)

  上编“综述”一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是“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一是讲历史转折,第二是讲社会性质,第三是讲历史任务。现在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对这三个方面作一点说明,谈一点体会。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为什么开宗明义要讲这个问题?道理很简单,就是要把中国近代社会放到纵向的和横向的历史联系中来认识、来观察。纵向的就是近代社会同古代社会的历史联系,就像毛泽东所说的:“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2](P534)不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不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历史进程,就无法了解为什么从鸦片战争开始,会发生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历史转折。而且,封建社会不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种种优点和缺点、精华和糟粕、成就和问题,无不十分强烈地影响着近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不了解封建社会,也就很难深刻地、透彻地了解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横向的就是中国同世界的历史联系,因为正如胡锦涛所说,学习和研究历史,“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3]如果不了解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不了解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不懂得殖民主义的本质和根源,不进行中国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综合国力等方面的历史对比,同样无法了解为什么从鸦片战争开始,会发生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历史转折。

  关于这个问题,我以为主要应该掌握、讲透以下三个重点:

  第一,要讲清楚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尤其要充分肯定光辉灿烂的古代中华文明。

  关于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思想体系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中已经都谈到了。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充分肯定灿烂的古代中华文明呢?因为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曾经泛滥过一阵民族虚无主义思潮,这个思潮竭力诋毁和丑化我们的民族,全盘否定我们的传统文化,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当时,有一个名叫《河殇》的电视政论片,就是这种民族虚无主义的代表。它宣传“黄河文明”是一种“失败的文明”,竭力渲染“黄色文明”的所谓落后、封闭和保守,甚至把“黄土”、“黄水”以至“黄皮肤”都当作中国文化落后无望的标记。声称只有用西方的“蓝色文明”(海洋文明)取代“黄色文明”,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只有走“全盘西化”这一条道路。这部电视片在国家电视台反复播放,风行一时。在此影响下,报刊上一时间充斥着形容和描述我们祖国和民族“丑陋”、“愚昧”的文章。有的说“中国是个没有个性的国家”,“积淀在我们民族血管里的”只是“奴性”;缺乏创造力,安于现状,畏怯斗争,逃避现实,“成为整个民族的人格”;也有的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是一堆糟粕和垃圾,这种“千年不死的劣根”“早就该后继无人”,加以“整体地打破”和“全面否定”;还有人直截了当地公开表示对于爱国主义的轻蔑,宣称“如果要我彻底说,我不赞成爱国主义的口号,至少不是完全赞成。”“我无所谓爱国、叛国,你要说我叛国,我就叛国!就承认自己是挖祖坟的不肖子孙,且以此为荣。”这一套歪理邪说,首先,它完全背离了历史的真实。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例证,证明历史的真相正如江泽民讲的那样:“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开发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P231)其次,它在现实生活中,只能起着涣散斗志、搅乱人心、散布悲观失望情绪、动摇和打击民族自信心的消极作用。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丧失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下,党的十六大特别提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原因也正在于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