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与台湾士绅(6)
辛亥革命网 2011-05-20 00:00 来源:新浪军事 作者:徐万民 查看:
台湾铁路是刘铭传主持的大工程,投资巨大,如经理不当,会严重影响防务和经济发展。1887年,刘铭传奏请林维源主持铁路商务:“查内阁学士林维源端谨忠诚,久为商人钦信。自回籍帮办台北抚垦以来,不独抚垦一力办成,即清赋、抽厘,均资臂助。其于理财一道,心计尤精。如蒙朝廷主持,俯准台湾造路,可否仰恳天恩,饬令学士臣林维源督办铁路商务,仍兼办台湾抚垦事宜,凡遇铁路商务,准由该学士专折奏陈,以收实济。” 后来,因林维源忙于台北及宜兰新垦田园的清丈升科事务,难以兼顾铁路商务,经刘铭传奏报,免去其铁路商务督办一职。
林维源与宝顺洋行买办李春生合资在台北修筑两条新式马路,千秋街与建昌街。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很快便发展为台北的商贸中心。基隆港口建设、台湾煤矿整顿,都有林维源的参与。他家种有茶树近90万丛,为振兴台湾茶业贡献甚多。
林朝栋也应刘铭传聘请,主持伐木局,为台湾铁路提供枕木。办煤油局,试验开发台湾的石油资源。与蔡南生分别负责台北、台南樟脑专卖事业,打击洋商操纵的樟脑走私。林朝栋经营垦务,辟田树木,于干溪万斗六之山中种有大片茶树。
在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台湾士绅活跃的身影,如组织团练土勇维持社会治安,捐款修建城池坛庙道路桥梁,为铁路轮船煤矿招商集股,为振兴台糖台茶出谋划策,参与樟脑硫磺鸦片食盐专卖等。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刘铭传主持的台湾建省与经济开发就不可能取得令后人敬仰的成就。
四 “劣绅”质疑
以上所述,是与刘铭传合作的台绅,还有不合作甚至对抗的台绅。刘铭传将前者称为“正绅”,将后者称为“劣绅”。
1887年,彰化县绅士蔡德芳、郑茂松、吴朝阳、吴恩波、黄玉书、黄炳奎、庄士勋、刘凤翔、郑景奇、吴鸿宾、吴德功等22人上书,附彰化旧城来龙去脉图说一纸,建议在鹿港建设省会城市。刘铭传大不以为然,认为“鹿港濒海,地势低下,水口沙浅,不能泊船。该绅士蔡德芳等忽请建立省城,非为控制全台起见,特为本地贸易起色耳。统论全台局势,岂有弃中、南、北、前、后三千里地方,独重鹿港一镇之理!如以鹿港旁海易守,不致四面受敌,何以福建省城不立于长门,江苏省城不立于吴淞?查该绅士等始议建省必就彰化县城,继又禀在大墩地方,现又禀请于鹿港建省,侈然自大,随意指陈,直视台湾地方只有鹿港一镇最重,台湾绅士亦只有鹿港最大,殊属荒谬!省城形势,有关全台气运,必须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如择定处所或有凶砂恶水,来龙不真,或山水阴阳不交,不成格局,均可由地方绅士知堪舆者一一指驳。查大墩地方襟山带海,控制南北,实天造省会之基,本经岑宫保勘定建城,复经本爵部院上年亲往察看,堪建省城。所有蔡德芳等禀请建省鹿港为私忘公,应毋庸议。” 蔡德芳等22名彰化绅士请建省会于鹿港,刘铭传认为应建省会于大墩,实属不同政见之争,一时难定谁对谁错。就事实而言,台湾省会最终定于台北,刘铭传的设计并没有实现。但我们从他的批驳中不难看出一股强辞夺理、以势压人的霸道之气。一年后,刘铭传与彰化绅士发生了更大的冲突,这就是施九缎之变。
查田清赋会伤损到一部分占有大片土地的士绅阶层的利益,这是社会进步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刘铭传对这部分士绅晓以大义,与以让步,使矛盾得以缓和。但是,一些官员作风粗暴,急于求成,引起一些地方士绅的不满,再加上一些贪官污吏借查田之机,利用职权盘剥业主,更激化了矛盾。彰化知县李嘉棠“性情刚愎,不洽舆情,且丈田不公,任听委员需索,因失民心。” 1888年10月,施九缎在当地部分豪绅支持下,纠集数千人围攻县城,大书“官激民变”,要求收毁丈单。起义群众击毙前来镇压的清军提督朱焕明。刘铭传调动林朝栋三营,总兵窦如田铭军三营,都司郑有勤隘勇五百、台湾道唐景崧土勇一营,并飞调澎湖镇总兵吴宏洛、台湾镇总兵万国本、福宁镇总兵曹志忠,各率所部支持,才将一场变乱镇压下去。
彰化绅士在施九缎起事时发生了剧烈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