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港英政府政治制度演变的性质和特点(5)
辛亥革命网 2011-05-19 00:00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作者:刘曼容 查看:
其二,最高层次的政制改革已经开始,其焦点在于向立法局注入民选成份,企图扩大立法局职能使其成为政府的权力中心,以及作为港英政府政治制度系统内的其他各个子项制度的合法性来源。有一香港学者深刻指出:“最早期改革建议所提出的改革是巨大的,并在1984年的《绿皮书》中列举出来。改革的主要目的带有向‘自治政府’发展的味道”。“《绿皮书》所制订的政制发展进程倘若实现,肯定会带来香港政治制度的彻底转变。在中国接管以前,一个类似西敏寺式的政权机构将会被建立起来。”【20】
香港具有与英国其他殖民地不同的特殊性,即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根本没有脱离于中国而独立的前提。英国在1997年只能把香港交还给中国。因此,英国在其他殖民地推行的让当地自治独立的非殖民地化过程不能在香港照搬硬套,依样画葫芦。在英国撤离之前,任何鼓励、培植香港政治实体或政治独立而出现的政制改革,显示出英国企图让中国在1997年对香港只恢复行使一个有名无实的主权。这种危险的征兆,在《中英联合声明》签订前后已露锋芒。“山雨欲来风满楼”,预示着过渡时期中英关于香港政制之争会更加艰巨、复杂和白热化。
上述可见,从1979年至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的短短数年时间里,港英政府相继完成了基层区议会和中层市政局、区域市政局的政制改革,又开始向高层政制架构的立法局、行政局改革进军。这种急进性、主动性和实质性政制改革的表现,与在此之前的一个多世纪漫长岁月中那种渐进性、被动性、回应性的政制改革态度,实有天壤之别。但是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变化了的形势下继续维持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以及在撤退后延续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
注释:
①郑宇硕等编:《香港论丛》(续编),香港臻善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版,第106页。
②[英]诺曼·J·迈因纳斯著,伍秀珊等译:《香港的政府与政治》,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1页。
③参见G.B.Endacott,GovernmentandpeopleinHongKong1841-1962,HongKongUniversityPress,1964,P.52.
④《1976年香港年报》,香港政府印务局1977年版,第199页。
⑤《轩尼诗关于人口调查和香港进展的报告》(1881年6月3日)。转引自余绳武、刘存宽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香港麒麟书业有限公司1993年版,第160页。
⑥《华商呈文》(1878年10月),英国殖民地部档案,C.O.129/187,NO.41转引自余绳武、刘存宽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香港麒麟书业有限公司1993年版,第166页。
⑦[英]伊恩·斯科特、约翰·P·伯恩斯主编,陆仁译:《香港公务员———人事政策与实践》,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7—8页。
⑧[英]诺曼·J·迈因纳斯著,伍秀珊等译:《香港的政府与政治》,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216—217页。
⑨《殖民地上,决无民主,如有民主,非殖民地》,香港《明报》1992年11月20日。
⑩《1972年香港年报》(中译本),香港天天日报有限公司1973年版,第209页。
【11】穆迈伦著,杨立信等译:《香港政务官阶层的构成》,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2页。
【12】华乐庭:《大人,露出鸭脚了!》,香港1987年版,第59—60页。
【13】【14】鲁凡之:《走向民主自治的“港人治港”》,香港北辰学社、集贤社1985年联合出版,第151页、第152页。
【15】阮柔:《香港教育制度之史的发展》,第18—24页。转引自王齐乐《香港中文教育发展史》,香港波文书局1982年版,第16页。
【16】HongKongHansard1983-1984,HongKongGovernmentPrinter1984,PP.569-571.
【17】HongKongHansard1983-1984,HongKongGovernmentPrinter1984,P.965.
【18】《绿皮书———代议政制在香港的进一步发展》(1984年7月),香港政府印务局1984年印。
【19】《白皮书———代议政制在香港的进一步发展》(1984年11月),香港政府印务局1984年印。
【20】刘兆佳:《香港的政制改革与政治发展》,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第63页、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