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广东的民间武器

辛亥革命网 2011-05-19 00: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邱捷 何文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民国初年,广东民间有大量武器,这是晚清以来社会动乱、政府控制力减弱的结果。民国以来历届广东政府都力图对民间武器加以管制,但收效

  在近代中国,各地民间都有大量武器。在民国初年的广东,由于商团事变、盗匪问题、军团冲突、农团冲突等,民间武器的问题更令人瞩目。本文拟对民国初年(大革命失败以前)广东民间武器的数量、由来与社会影响等问题做些分析,希望通过研究,加深对这个时期广东社会动乱情况、国家与社会关系等问题的了解。

  一

  本文所说的民间武器是指军队、警察以外的团体(例如商团、乡团等地方自卫性组织,宗族等)或个人(包括盗匪)掌握的火器,冷兵器则不列入考察范围。“民间”是对应“官方”而言的,但有时很难划清两者的界限(例如,民国初年广东一些乡村地区的警察仍如清末那样由绅商举办)。在近代中国,兵、警、团、匪互相流动,兵、匪难分、亦匪亦团者的队伍为数不少,在广东更是如此;这些情况,会使解读有关史料时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我们对“民间武器”这个概念的使用,只能做到大体上明确。我们通常所说的“民国初年”指1912—1927年,但本文讨论的重点时段是1920年代;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领导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如要继续讨论“民间武器”,必须另作专题研究。

  究竟当时广东有多少民间武器?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先讲著名的粤省商团(广州商团)。商团事变期间,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发布告示说:“粤省商团,比年以来,极形发达;枪枝之多,不但为他省所无,即各国亦所罕有。”《申报》的报道称,广州商团有常备军4000人,后备军4000人,每人有长短枪各一支;附城(近郊)商团与城中商团全副武装者,合计有27000人。

  这样看来,仅广州一地商团的枪支便数以万计。一个店员这样回忆当时银号店(多加入商团)拥有武器的情况:“亲见各银号账房内,挂着驳壳枪,六八、七九步枪,驳壳、碌架手枪、配壳的大号左轮等,挂在夹万之旁。大字号如西盛、全昌、顺安、心泰、明兴等,多者驳壳两三枝,长枪两枝,左轮、碌架一枝或两枝。较小的店号,亦有驳壳、长枪、左轮等各一枝。各类枪均配有子弹一至百发”。

  再看各地的民团。据日本人涉谷刚1925年到达广东后的调查,广东省民团仅新式步枪就有1218万支以上。20年代末的又一项调查说,番禺、东莞等10个县的民团有枪20万余支,其中仅番禺县的民团就有10万余支。1926年4月有报章称:“据前年调查,南海一县有二十万枪以上,番禺与顺德都有十八万以外,就举这三县作比例,可知广东能武装起来的民众不在少数。然而这些都是正当自卫的有枪阶级。”大革命时期兴起的农民团体(如农民协会)也有不少武器。1924年,孙中山估计,他的家乡香山县“有2万支枪掌握在农民手中”。他在对农民的演说中号召“练农团军来自卫”,允诺政府将“用极低的价卖枪”给农团军。1925年5月,宝安县农民协会声称,所辖的农民自卫军有枪不下2000支。1926年1月,惠阳县第四区农会开“全体会员武装大会”,“赴会会员千余人,武器全装,军威整肃”。近年,梁尚贤对20年代的广东民团、农民协会作了深入研究,其中也谈到二者(尤其是民团)都拥有大量枪械。

  乡村的宗族和个人拥有大量武器。1912年报纸的一则新闻称,南海县麻奢乡的“土豪”陈鹭亭“私购无烟枪百余枝、机关枪二枝”。1912年5月花县三华店乡与毕村大械斗,双方“用大炮轰击”,军政府出动军队700人制止械斗,收缴了数千支枪。1923年9月,番禺县龙眼洞与长 (今均属广州市白云区)两地民众械斗,军队前往围捕止斗,当场缴获子弹万余颗。λψ1926年初,清远县琶江发生宗族械斗,“各操步枪万余”。λζ同年台山县官窦乡伍族内部发生械斗,军警到该乡止斗,“双方均被缴去步枪百余杆,另大炮十余尊”。λ{同年新会县荷塘容、李两姓械斗,李姓一方使用了大炮,容姓方面有“小轮四艘”、机关枪数十支。

  1926年底公布的《查验人民自卫枪炮章程》提到的广东的民间枪炮分为四等:甲等包括“各种管退炮、各种架退炮、各种药包炮、各种水旱风机关枪、各种轻手机关枪、各种机关炮”;乙等包括“各种五响步马枪(属于无烟枪范围以内者)、驳壳手枪、碌架手枪、左轮手枪、曼利夏枪、曲尺手枪、金山擘飞针手枪、其他各种新式手枪、千斤以上重量大炮”;丙等包括“洋造鸟枪、毛瑟枪、村田枪、黎意枪、云啫坚地利枪、马的利枪、士乃打枪、来福粤枪、们拔兰枪、其他各种逼码针枪、五百斤以上重量大炮”;丁等包括“大喼长枪、大喼抬枪、大口扒枪、六响拗兰手枪、金山擘明制手枪、五响打心手枪、土造大喼手枪、土造鸟枪、五百斤重量以下大炮、土造单响枪”。广东民间这些五花八门的枪炮差不多反映了两三个世纪(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火器史。

  盗匪手中更有大量武器。对于民国初年广东有多少盗匪,有人做过种种估计。1913年,有人估计“粤省盗贼约20万人”;有人则说“若总全粤计之,吾恐白起长平之数,始堪比拟”。1915年,中国机器总会估计广东的盗匪有30万之多。1926年有人估计广东的股匪至少有11万人;与此同时另一项估计则称广东有盗匪20余万,拥有的枪支在17万支左右。

  广东盗匪以“枪械精利”著称。例如,1912年7月东莞县吴皮泰匪伙伏击前来围剿的军队,“用机关枪猛击,弹子如雨……军士毙伤无数”。

  差不多同时,涉谷刚也对广东63个盗匪团伙作了调查。因为他对大多数团伙的人枪只列举约数,所以我们无法据此对全省盗匪拥有武器的总数作出估算。他的调查显示,63个团伙都达到一人一枪的装备率,其中至少有17个团伙拥有机枪,4个团伙拥有炮,还有3个团伙拥有武装轮船。例如活动在香山、顺德、新会的袁广照团伙,有3800余人,武装小轮船8艘,水机关枪11挺,旱机关枪6挺,小火炮3门,步枪和手枪3000支以上。顺德的麦报团伙有200余人,手机关枪、新式步枪、驳壳、左轮手枪共200余支,武装轮船2艘,还有水雷。南海县的“雷公全”团伙有600余人,有驳壳100支、左轮400支、新式步枪200支、机关枪5挺。某次“雷公全”率领20多人上茶楼,据说携带“旱机关枪二支,用麻包包裹;手机关枪八支,驳壳、左轮共十余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