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河南十一烈士考辨(4)
辛亥革命网 2024-08-19 09:21 来源:议政网 作者:张绛 查看:
王氏族人的回忆说明,王梦兰参加了辛亥革命时"仁义会"攻打开封的行动,国民党时期也领取过烈士恤金,但决非长眠于开封南关的十一烈士之一。如上所述,所有烈士名单均无王梦兰(国民党烈士墓修成以后的各种书刊,不应包括在内),而国民党省政府却将墓穴中根本没有本人尸骸的王梦兰,树上墓碑是完全错误的,是极不严肃的。
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在修烈士墓时,为什么刻上王梦兰,我们尚不清楚。但是,王梦兰碑文中说:"辛亥革命军兴,豫中总部派刘君义(莪)青委烈士为民军总指挥";在而后修的《考城县志》中则说:"是年秋,武汉首义,汴中革命机关派刘义(莪)青、王从周来考接洽,即委为考城民军总指挥。"我们可以设想,既然王从周委派王梦兰为总指挥,关系一定十分密切。那么,一九一二年春烈士就义不久,经过"到处调查"的王从周,难道就不知道王梦兰是十一烈士之一,反而事隔二十多年之后,倒又记起王梦兰来了呢?
结论与其他
悼念辛亥革命殉难烈士,确定河南起义诸烈士的真实姓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我们对于目前国内流传的诸说,只是简单地提出了一些看法,至于一些书刊中个别名单的讹错别字,如最近新出版的《辛亥革命在河南》(王天奖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引用烈士墓名单时,将李鸿绪错写成李鸣绪,应属笔误。我们认为准确的十一烈士名单是:
张钟端,字毓厚,河南许昌人。一八七九年(己卯)出生,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在日本东京,曾任留日学生同盟会所办《河南》杂志的总经理,并以"鸿飞"笔名在该刊物上发表许多重要文章。起义时任河南革命军总司令。
王天杰,即王子端,字超万,巩县城东人。
丹朋宴,回族,河南开封人。
张照发,字建周,山东济宁人。
李干公(一作功),字勉斋,河南商水人。
刘风楼,字子修,河南襄城人。
崔德聚,字怀仁,巩县白沙人。
徐振泉,字静亭,河南沁阳人。
李心敬(一作镜),又名鸿绪,河南巩县人。
张香妮,河南开封人。素有大志,在省城开设浴池,广交仁义会、大刀八卦会、老君会等人士。联络民军把守黄河桥,后事泄被害。
张树宝,河南新郑人。为人正直,好拳术。起义时为决死队,参加保卫司令部。
关于十一烈士就义的时间、地点,《辛亥革命》一书中说,"遂于(农历十一月)初五日枪毙七人",而开封烈士墓碑进一步说,初五日张钟端等七人就义西关;初六日李干公等四人牺牲于南关。按烈士就义一周年文章所记,"十一人于初五日早六(点)钟同时遇害"。当时参加起义的刘莪青在一九一二年九月八日写的《忆河南十一烈士感言》中,又有"初四初五初六日,正是烈士枪毙时"之记。
我们从清廷宫中档案看,似都应牺牲于初五日之前。因为,初五日河南巡抚齐耀琳致内阁电文中称,业将张钟端等十一人处死;初六日,内阁已回电开封,表彰所谓"办理尚属迅速,齐耀琳传旨嘉奖。"至于烈士就义的地点,是在一地或是南关、西关两处,由于诸义士被捕时,系城内三十六人,城外六人,加上为隶属不同的清军警所执,因而,按"军前办法"于不同地点就义是完全可能的。
另外,不少纪念辛亥革命文章,在谈到开封烈士墓时,总是把它和南关纪念塔连系在一起,并把该塔讹传为辛亥革命烈士纪念塔。其实,该塔和辛亥革命并无关系。
南关纪念塔是一九二八年冯玉祥任河南省主席在开封时建造的。起初,冯本意为纪念他的好友成慎而建。在建塔过程中,有人向冯建议,如只为成慎一人,意义不大,遂改称为纪念阵亡将士塔。而一九三四年,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在将十一烈士墓迁至此塔附近之市公园内时,《河南民报》上发表了这样一条消息:"辛亥革命殉难河南十一烈士墓,位于南关外中山马路的东拐路北,门墙高峻,门外竖有巍峨革命纪念塔一座,高可数丈,矗立街心,势颇峥嵘。"于是,从此以讹传讹,误认为辛亥革命纪念塔了。
一九八一年,值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开封市人民政府将原在市供销社院内的十一烈士墓,迁建于绿树环抱之南关禹王台公园中。修建气势庄肃的陵园,供游人参观凭吊。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辛亥革命烈士的忠魂才得到了真正的归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