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河南十一烈士考辨
辛亥革命网 2024-08-19 09:21 来源:议政网 作者:张绛 查看: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七十四年了。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首义以后,全国各地纷纷奋起响应。在这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年君主制度的伟大革命运动中,地处中原,当时被称为清朝政府的门户、武昌革命军北上通衢要道的河南,也经历了一场激烈复杂的严峻斗争,河南革命军总司令张钟端等革命志士英勇地献出了生命,在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
辛亥革命以后,河南作为袁世凯的故土,重遭复辟势力的残酷压迫,接着连年军阀混战,河南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至于辛亥革命烈士的遗骨,也长期未能得到妥善的安置,直到三十年代初,经过参加辛亥革命有关人士的呼吁,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才拨款修建了烈士墓。但年长日久,关于河南起义遇难烈士的传闻众说纷云,从就义的时间、地点,乃至烈士的人数和姓名,都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本文试就有关材料初步进行一些考证,以期史学工作者和知情同志指教。
烈士血洒古城开封
辛亥革命在河南,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同盟会成立到武昌首义前的言论时期;首次酝酿独立时期(十月中旬至十二月);十二月二十二日的武装起义;拥护共和不独立的结局。
一九○五年,孙中山在日本创立同盟会时,河南即有曾昭文(可楼,光山人)、车钺(翰如,直隶人客籍开封)、杜潜等人参加。以后河南留日学生中加入同盟会者日多,活动亦日益活跃。其间,先后创办了《豫报》、《河南》等刊物,尤以《河南》杂志(张钟端任总经理、刘积学任总编辑)资产阶级革命立场更为鲜明,鲁迅、许寿裳等人都曾在该刊物上撰文,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一九○八年,同盟会员杜潜归抵开封,秘密发展会员三百余人,活动逐渐由宣传舆论,转入革命行动。
武昌起义后,开封同盟会积极响应,派刘纯仁、刘炳阁分别联络政学界和巡警,吴沦州游说陆军及陆军小学,准备让驻防开封的陆军二十九协(旅)协统应龙翔(字从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与黎元洪有姻亲关系)任独立后的河南都督。然应龙翔胆小怕事不参与此举。于是,同盟会决定按东西南北四路,分头联络“仁义会”、“红枪会”等,待机举行武装起义。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前后,全国各地纷纷宣告独立,唯独清廷总理大臣袁世凯严密控制下的河南等北方几个省分行动迟缓。经过张钟端等人的组织和多方联络,决定于辛亥农历十一月初三夜(十二月二十二日)在省城开封举行武装起义。是时,兰考、朱仙镇一带“仁义会”农民武装正陆续抵达开封城郊。但由于起义机关被清朝密探张光顺、江玉山混入侦破,当晚尚未及行动,而被捕四十二人,张钟端、李干公等十一人惨遭酷刑之后,壮烈牺牲,起义遂告失败。此时南北议和正在进行,清廷当局为掩盖擅杀革命党人的罪行,竟以“土匪”、“会党”为借口进行搪塞。
张钟端诸烈士就义一个月之后,在袁世凯与豫绅王锡彤(汲县人)的勾结串通下,屠杀革命志士的河南巡抚齐耀琳竟于农历十二月十八日致电内阁,宣称“近日叠接军界文电,亦无不希望共和宣布,即使召集国会付之表决,大势所趋,必多同意。耀琳支持危局,两月于兹,虽幸挽独立之风潮,而各界主张共和益形剧烈,官绅士庶异口同声。(转引自《辛亥革命》等七集),于是,河南挂起了“拥护共和不独立的招牌。一些士绅都自鸣得意地说:“幸而吾辈适来,若再迟几日,张钟端之祸,不知又演几次矣!”(引自《辛亥革命》资料王锡彤《辛亥纪事》)辛亥革命做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河南就是一面镜子。
三份烈士名单辨析
关于十二月二十日河南起义,在古城开封殉难的烈士姓名,目前,较常看到的有三种不同的烈士名单。
第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书中,引录邹鲁的《中国国民党党史稿》称:“齐耀琳派员会审,张钟端枷锁琅珰,备受惨刑。张因慷慨向问官言曰:“我添为河南革命军总司令,不能驱逐满虏,以报二百余年来汉人之宿仇,今反落于汉奸之手,我死固其宜也。愿尔等顾念汉族同胞,尽释余人。”问官等不省。因将张钟端、王天杰、李干公、张兆发、刘凤楼、张得成、冯广才、徐洪禄、王盘铭、徐振源,单朋晏等十一人处死。”
第二,张国淦编著的《辛亥革命史料》(龙门联合书局出版)中,据河南抚署文案营务处总办赵国深言:“……即夜防军统领柴得贵捕获四十余人,解营务处,鞫问得实,当抢毙张钟端、王天杰、张兆发、刘凤楼、张得成、冯广材、徐洪禄、王盘铭、徐振泉、单朋晏等十人(内有刀会)。”
第三,开封南关《辛亥革命十一烈士之墓》碑文称:“张钟端……初五日晨与王天杰、张照发、刘凤楼、单鹏彦、徐振泉、张得成就义西关;……李干公、王梦兰、李鸿绪、崔德聚则于初四日被捕,越日从容就义南关,所谓十一烈士也。”
这三份烈士名单,我们经过初步考证,都存在着不准确或自相矛盾的地方。
首先,邹鲁所著影响较大。然而,我们发现他所记的河南十一烈士中的王盘铭,根本没有被杀,民国元年还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