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君志与行 芳洁无遗憾(6)

辛亥革命网 2014-12-09 08:38 来源:中华南社学坛2014年特刊 作者:余品绶 查看:

《弔田梓琴》诗从余氏兄弟与田梓琴相识于东京起,缅怀了田梓琴光辉的一生,其中也包含了田梓琴与宋教仁、余诚、余祖言等人共同战斗过的岁月,进一步抒发了深切的哀思。

  [4] “吾族弟”:余祖言自注,“名仲勉,字简斋。”品绶案,余仲勉即余诚,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

  [5]“吾黄信多异”:苏轼《方山子传》:“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光、黄”,宋时的光州和黄州。品绶案,本诗中“黄”,当指“黄州府”所辖诸县。

  [6] “廿世纪支那,成败握妙算”: 余祖言自注,“君初至东京,著书名《二十世纪之支那》。”品绶案,《二十世纪之支那》系由田梓琴与宋教仁、刘仲文、白逾桓等人在东京创办的杂志,该杂志鼓吹民族主义,不遗余力,出版达三期,后遭日本政府查禁。

  [7] “吾弟已沈泉,君亦缺负担”:“沈”,同“沉”。余祖言自注,“简斋卒于       。”品绶案,余祖言自注仅此四字,然其侧预留有空,似拟补余诚去世时间而未补。再案,余诚于1910年2月5日晚,病逝于故乡麻城余家冲。“负担”:从前官员对自己所担负的工作或职务的谦称,后也指他人所担负的工作或职务。1912年南北和议成,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田梓琴被推为议员,临时政府成立,又被任命为内政部参事。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田梓琴乃解职至北京,再度主持《国光新闻》。

  [8] “越岁筹国会,复得连几案”:1913年1月,田梓琴回黄州参选国会众议院议员,为筹备国会忙碌,这才和余祖言“复得连几案”,又在一起工作了。

  [9] “赤壁”:借指黄州。

  [10] “渔父溯江来”:余祖言自注,“宋教仁号渔父,时来黄演说本党纲要。”品绶案,拙文《宋教仁黄州之行》曾推算,宋教仁从武汉到黄州演讲的时间,应是1913年2月10日之前的几天之内或之后的一、两天之内。更确切的日子有待进一步考究。

  [11] “天涯各行行,十载断书翰”:1913年3月上旬,余祖言奉宋教仁之命,率余万卿、余远声等人远奔西南,欲为成立不久的国民党发展势力。适董必武被黎元洪排挤,亦在宜昌。两位老友於宜昌“此地喜相逢”,遂“谈天愤世玩光景”(余祖言诗:《送董必武入蜀》),“共研国史,鑒古谋今,为反袁造势焉”(董必武之长子董良羽:《百年追忆 精神永存》,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董必武铜像基座碑文)。旋宋教仁遇害,董必武愤而弃职而去,余祖言则继续任教于宜昌彝陵中学。1917年秋,董必武入川护法,途径宜昌,向余祖言传达孙中山之命,令其返里参与筹组护法武装。余祖言遂回麻城余家冲,与余万卿等人筹组和领导“鄂东护法军”。“鄂东护法军”与北洋军阀苦战半载后终至失败,余祖言只得再避走彝陵中学。至1919年秋,余祖言始回汉定居,仍以教书为主业。而职业革命家田梓琴则随着国民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辛劳地奔波于国内各地和海外。因此,田、余二人自1913年春在黄州分别后,十多年未有书信联系。

  [12] “及君抚江汉,会面时亦暂”:1926年秋,国共联手的北伐军胜利进占武汉。次年,余祖言受命任湖北省官书局(亦名湖北省官书处,即前“崇文书局”)局长。不久,田梓琴回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江汉宣抚使,诚邀余祖言襄佐其事,得知余祖言已接长湖北官书局,遂加聘余为江汉宣抚使咨议。时余祖言有诗赠田梓琴:

  《赠江汉宣抚使田梓琴》

  兴楚亡秦作二天,此中美意頼公传。

  澄清江汉当重秀,趋步中山已卅年。

  九万程赊心未已,五千言在见犹鲜。

  狂夫老去言难择,只解狂歌使节前。

  [13] “君旋易赵帜”:“赵”,本指周朝赵国,在今山西省的北部和中部以及河北省的西部和南部一带。此指阎锡山所统辖的(山西省)地盘。余祖言自注,“君宣抚江汉,后即使晋,劝阎锡山易帜、出兵。”品绶案,1927年夏,田梓琴任江汉宣抚使后不久,即受命与周震鳞赴山西太原,劝说阎锡山归顺南京政府。次年,革命军进入北京,全国复趋统一。

  [14] “自草太平策,救尔头焦烂”:余祖言自注,“君居沪,撰《太平杂志》。”品绶案,田桓《先兄梓琴先生行状》对此叙之较详:(田梓琴)“侨居上海,惟以著述为事,发其素所蓄积,成《太平策》一书,欲为国家立百年之大计。每一篇出,争传诵之。”至于当时国家的时局,余祖言在田梓琴逝世前三个月就沉痛地吟道:“江山总故态,未见有新颖!”(《寒食午后登高观山遂逰抱冰堂四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