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潮——吕逢樵光复处州府(连载22)(4)
辛亥革命网 2011-06-0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朱文风 查看:
逢樵经过靖岳,没找着丁熔。到县城,已经是深夜,他敲了叶月生家的门。月生开门,一见是逢樵,心中一惊:“老逢,你怎么深夜闯到县城来?”逢樵轻声说:“我悄悄儿溜进来,没闯呀?”月生身后闪出了丁熔,说:“你没闯,也是闯!老逢,我们刚才还在商量怎么去找你呢!”逢樵掏出知县的密信,问:“是不是为这个?”两人一见大惊:“怎么,你这儿已经有一封信了?”逢樵告诉他们,这信是早两天接到的。他让两人看了信,又告诉他们已经由赵舒给知县回了一封。丁熔拿出另一封由叶月生转来的知县来信说:“这么说,这是第二封了!”逢樵拆信一看,信中的口气还是和缓的,说只要逢樵他们答应不跟驻壶镇的清兵交手,能退让到深山,县里愿意暗中接济衣物、粮食。丁熔提出:“这信是不是有诈?”月生说:“要判断是不是有诈,先要摸清现任知县和驻壶镇清兵的关系。据我了解,省里派兵到处州,主要目标是壶镇。这还跟有人暗中告了缙云县衙一状有关。”丁熔说:“难道有这种事情?”
逢樵思忖着,从两封信的内容看,跟月生的分析判断相符合。可是这告黑状的人是谁呢?会不会是那个迎案的时候细察“案队”,后来让他溜了的姓骆的代目长?这个姓骆的,如今在哪儿?会不会混在这次驻壶镇的清兵当中?如果他仍在壶镇,那以后行动就得更加小心了。他想起以前清兵几次到溪圩村,虽然没捞去一根草稻,但这些清兵中,一定有个颇有心计的人。逢樵把自己的想法分析给两人听,两人都说是得小心。逢樵吩咐叶月生利用在县城的各种关系,多探听一些县里的情况,连夜根丁熔一起动身,又返回靖岳。等到两人躺下睡觉,雄鸡已经啼晓了。
丁熔也是清廷的缉查对象,不过他毕竟没有逢樵名气大,招人眼目。在附近山村,他都是以教书先生的身份出现,加上他身材瘦长,一般人总认为他是个弱不禁风的教书匠。正因为这样,丁熔才敢和逢樵大白天的隐匿在家中睡觉。
一觉醒来,正好太阳当正。吃午饭的时候,丁熔告诉逢樵:“老逢,你知道吗?周老板最近回来了,在溪圩开了爿小饭铺!”
逢樵离开溪圩已经好些日子,乍一听到,不免奇怪:“真是华昌?他怎么会回来?是他自己开还是雇伙计?”丁熔说:“吕来昌近来没事,给周老板做帮手!”逢樵说:“那好,以后吃饭没问题了!”
逢樵本想等太阳偏西了再回壶镇。丁熔说:“清兵远在壶镇,总不致于会在半路拦截,咱们还是按老样子化装一下,早些走吧!”逢樵一想,也差不多,他们几次搭档,都十分顺利。于是丁熔仍是私塾先生,逢樵仍是他的脚夫,两人一起动身往壶镇方向走去。
两人脚力都还不错,太阳刚西斜,他们已经过了芦西山背,来到芦西村。按理说,逢樵应该过赤岩山,先到溪圩村云驹那儿;他为什么要到芦西村呢?因为周老板已经回来,秋蚕也已经上簇,用不着再在桃园、桑园里呆着了。于是云驹和小梅回到了芦西的老家。云驹有时在芦西家中,有时就在溪塘的草棚里住。他常常捕鱼到壶镇卖,瞅机会,还要跟留在壶镇的嘉益、剑中等人联络。逢樵和丁熔想先跟云驹碰个头,所以先来到芦西。
一进村,逢樵感觉到气氛跟往日有点儿不同:鸡不啼,狗没叫,连各家邻里间的说笑打闹也少了。转眼到了小梅家,小梅正在里屋摘蚕茧,猛一见逢樵出现,把她吓了一大跳。她一把将两人拉到里间,让他们在六仙桌边坐下,悄声问:“你们是从横塘岸出来的?啊,县里?最近风声很紧,时不时从壶镇窜来一班清兵,借口查革命党,弄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大约是以前吃了两次亏,故意来寻事端报复的!”逢樵问:“云驹呢?”小梅说:“云驹刚去溪塘捕鱼,周老板回来开了爿小饭店,每天得送几尾鱼去!”逢樵和丁熔喝了杯茶水,就站起来准备到溪塘去,一来可以碰碰云驹,二来到那边比较隐僻安全。小梅不让他们走,说要去溪塘,也得先吃了点心再去,马上就能做好。
小梅点火烧点心去了。丁熔突然感到下肚胀疼。他想,也许是发痧了。他从脸盆上用手指蘸了点儿水,往颈上揪了几把,疼痛减轻,但仍然胀闷。他对逢樵说:“我去大便一下!”就在不远处找了个稻草搭的厕所,钻了进去。
逢樵听小梅说清兵常来,他估计外边的形势,有紧无松。不过,他们人生地不熟,为什么敢如此放肆呢?他们之中,有没有熟悉情况的穿针引线人?思忖间,逢樵跨出了后门口。门外是条弄堂,弄堂口紧挨着大路,另一头通往茶园,一张半人高的竹篱笆掩着。逢樵想走到弄堂口,看看外边大路上的情况,没想到一队清兵端了枪正逼过来。他猫着身子,立即退了回来。如果先隐进小梅家,本来可以走脱,但一想如果那样,可能会连累小梅一家,于是就往弄堂的另一头跑去。一纵身跳过半人高的竹篱笆,正想转身躲进墙角的苎麻丛中,不料从苎麻丛旁边站起五六名清兵,把枪口紧紧逼住逢樵。逢樵想掏出身上的手枪,已经来不及了。为了让屋内的小梅听见,逢樵故意高声质问:“你们干什么?闯进菜园子,把我家的白菜都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