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上)(6)
辛亥革命网 2011-10-0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林如俭 查看:
湖北军官学校(校长马祖荃):招收年龄25岁以上的学生军,计120人。两年毕业后分派到湖北各部队。
湖北陆军中学(校长刘绳武)。招收年龄20岁以上的学生军,计400余人。该校旋即并入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民国建立后,原四个陆军中学改为三个陆军预备学校,分设于北京清河、武昌、南京),归北京政府陆军部领导。由南京留守黄兴将他从湖北带去的敢死队(如孙绳、郑瑞卿、熊开文、饶树藩、张甲科、林熏南、李可仁等)、在南京招收的敢死队及上海学生军共千余人送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为第一期学生,他们毕业后,即为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如张治中、黄绍纮等都在其中)。上述湖北学生军400余人为第二期学生,毕业升学后即为保定军官学校第四期。
湖北陆军小学(校长先后为田化龙、朱兆熊、吴元泽)。招收年龄20岁以下的学生军,计400余人。他们于1914年毕业,先后升学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
由于中途退学或因病死亡,在上述各级学校毕业者不到600人。几十年来逝者之中,有参加抗日战争壮烈殉国的,如刘家麒、彭毓斌等;有参加共产党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如耿丹、刘邦禧等。这些先烈,都是湖北学生军的光荣!
(四)共和初创,南京
武昌起义后,陈其美先领导攻打上海江南制造局,光复上海,然后江浙联军于12月2日攻克南京,程德全就任江苏都督。于是已独立的十五省的代表从武昌移到南京商讨建国事宜,决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在临时政府的筹备过程中,革命派、立宪派及各地势力之间因争夺权势,闹得不可开交。孙中山先生于10月获悉武昌起义的喜讯后,即离美赴欧,从事外交活动。12月末回到上海,十七省代表会议僵局才被打开,他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正式宣告成立,组成了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规定,临时政府原只设五个部,又怎能容纳许多要做官的人呢? 这时,有一位在总统府秘书处工作的同盟会会员,名李肇甫,他出身于官僚家庭,懂得旧式官府那一套组织,于是提出一个扩大政府组织的办法来,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安置下来了。这个临时政府既有立宪党人,也有官僚军阀,但革命党人还是占着主要的地位。这是一个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政权,它极力想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南京临时政府一开始就不稳固,对如何推翻满清皇帝、取得全国政权没有主见。孙先生原意与清政府决战,而右派人士谓北洋军阀的首领袁世凯军权在握,如不为我利用,从中作梗,则革命的胜利遥遥难期,不如借南北议和由袁去逼清帝退位,并以允许袁世凯任第一届总统为条件,但要求他到南京就职,以便监督。孙中山先生见众意难违,勉强同意。于是他就职后就致电袁世凯,表示和议成功即当避席。
南京政府在总统之下设立陆军、海军、外交、内务、财政、实业、教育、交通、司法各部。各部部长,除了陆军部黄兴、外交部王宠惠、教育部蔡元培以外,均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及旧式官僚,如实业部张骞、交通部汤寿潜、内务部程德全、司法部伍廷芳等。这些人多未亲自到任,于是由次长代理。各次长却多是与革命事业有密切联系的年青人,如陆军次长蒋作宾、外交次长魏宸组、内务次长居正、财政次长王鸿猷、实业次长马君武等皆是。
总统府秘书处是孙中山先生的智囊团,由老同盟会会员组成,有二十多人。
秘书长是胡汉民。下设总务科:李肇甫、熊成章(后来当参议院的四川代表去了)、吴玉章、萧友梅、任鸿隽;军事组:耿伯钊、石瑛、李书城、财政科:秦毓鎏、唐之厦、王夏;民政科:张通典、程明超、郑宪武、但焘;文牍科:康宝忠、张炽章、王毓仁、黄藻、廖炎、林启一、彭素民;英文科:马素、张季鸾、邓家彦;电务组:谭熙鸿、李骏、刘鞠可、黄芸苏、邵逸周、余森郎、刘式庵、李晓生;官报组:冯自由、易廷熹;收发组:杨铨[7]。此外,不属于秘书处而与秘书处关系最多的,有法制局,局长为宋教仁;印铸局,局长为黄复生(辛亥革命后出狱)。
南京临时政府自1月1日成立起至4月1日孙中山先生卸任止,只存在了三个月。本来以孙中山先生让临时大总统位于袁世凯,并由袁宣告实行共和政治的南北和议在2月中旬已经达成,但为了建都和袁世凯南下就职问题,迁延复迁延,直到3月下旬,以唐绍仪为国务院总理的南北统一政府才得以成立。
为了促成清帝退位。同盟会会员川人彭家珍,只身携带炸弹到北京行刺阻挠清帝退位的满清宗社党头目良弼,壮烈捐躯,良弼重伤后在医院死亡。这一轰动的事变被袁世凯利用,结果隆裕皇太后宣布宣统皇帝退位,中国的两千年帝制终于划上了句号。
在南京政府即将解散、北京政府即将成立的时候,孙中山先生把华兴会发起人、老同盟会会员宋教仁送到北京政府任农林总长,把光复会发起人、老同盟会会员蔡元培送到北京政府任教育总长,把老兴中会会员、老同盟会会员冯自由送到北京政府任临时稽勋局局长,让华兴会发起人、老同盟会会员黄兴主持南京留守府,自己却恢复为平民。对一些秘书处成员,则计划资送出国留学,为中国建设培养人才,这包括任鸿隽、吴玉章、萧友梅、谭熙鸿、李骏、刘鞠可、黄芸苏、杨铨等,交稽勋局办理[8]。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奋斗三十年终于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向着三民主义的革命事业开始新的探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