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上)(2)

辛亥革命网 2011-10-0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林如俭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当时钟敲过2010年10月10日10时,我开始酝酿和书写这个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文集,预定于2011年10月10日10时前完成。这是一个随感集,所以暂时不

  铁路,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象征,是现代社会公民生活的保证。若我们回溯到十八世纪中叶,会看到人类工业文明在遥远英伦的发源,它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以纺织机械和火车为第一批应用,乘着亚当•斯密自由资本主义思想的旋风,在随后一百多年造成了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等经济大国的崛起,使古老的封建主义中国在清王朝后期变成了被分割、被掠夺的对象。1840年英国发起的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发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等一系列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战争,都以清朝政府的投降议和、割地赔款和口岸开放为结局,使中国一天天沦为帝国主义工业国的半殖民地。国运的衰微和人民生活的悲惨让中国的有识之士和劳苦民众义愤填膺,于是发生了各种农民起义、上层改革和民主革命运动,如太平天国、戊戌变法、洋务运动、义和团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清大起义。

  西方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和文化传播使一批中国知识分子首先警觉,睁开眼睛看世界,学习西学,检讨二千多年来君主专制与孔孟封建文化的弊端。迫于形势,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开展洋务运动。改革官制、编练新军、举办工矿企业。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建立中国第一个军械所,1862年造出第一台蒸气机,1865年造出第一艘轮船。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三所洋炮局,1865年建立江南制造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了第一座造船厂—福州船政局,并培养海军人才。各省份也纷纷建立机器局。在教育上,废科举、兴学校,如雨后春笋,盛宣怀举办了邮传部上海南洋公学就是一例。同时鼓励出国留学,1872年第一批中国留学生—30名幼童被资送美国,到1875年清朝政府先后四次共派出120名学生留学美国。虽然后来清庭提前撤回这些留学生,使他们中的多数未能完成原定的学业,但他们仍然成了中国外交和科技方面的干材,其中最著名的有詹天佑,他于1905~1909年成功地修筑了中国人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继赴美留学之后,清朝政府又于1877~1885年间分四次向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派出近百名留学生。当时官费和自费到日本留学也出现热潮。日本原落后于中国,1868年实行明治维新后迅速实现君主立宪和工业化,加入资本主义列强行列,所以中国人要学习日本。1903年留日学生为1300人,到1905年激增到超过8,000人,1906年达到12,000人。一批新式知识分子顺势而起,对推动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在二十世纪初叶日本成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们汇聚的大本营。曾经风气云涌的维新改良思想逐渐被新式的反清革命思想所取代。1903年4月留日的四川邹容写成《革命军》一书,振聋发聩,风行全国。同年,陈天华在日本出版《猛回头》、《警世钟》。章炳麟(太炎)则发表了《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1905年7月,孙中山、黄兴等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一些海外华侨志士和数十余名赴日留学生及其革命团体加入,事后,同盟会会员被派遣回到中国各省建立分会,由此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笔者的长辈也在此列:伯父林启一(冰骨)、舅父李植(培甫)都是留日学生,参加了同盟会,前者回到四川任同盟会成都分会主盟人,后者则师从章炳麟先生在东京研究国学并宣传革命。

  推翻满清皇帝的辛亥首义于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爆发,但它的导火线却是四川的保路运动。1876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淞沪铁路的前身)。进入二十世纪后商民合资修建铁路渐成议题,其中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建设筹备最为积极。特别是“蜀道难”促使民族资本投资建设川汉铁路,成立了川汉铁路股东会。1909年9月詹天佑上任川汉铁路总工程师时,工程已经铺开。但列强在中国强行掠夺开矿权和筑路权。1903年以后,中国人掀起了反对列强控制我国铁路、矿山的收回利权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颁布“铁路国有”政策,决定把商民合办的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再向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借款。“借款兴办”实际上是借铁路“国有”之名把路权出卖给外国列强。这使得其股金被没收不还的湖南、湖北、广东、四川的各阶层士绅、民众愤怒不已,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就此爆发。各地纷纷建立保路同志会,单四川就有数十万人之众。1911年9月以立宪党人四川咨议局议长蒲殿俊、议员罗纶及张澜为首的保路同志会首领被川康总督赵尔丰诱捕,9月7日成都民众的和平请愿被赵尔丰开枪镇压,酿成死32人、伤数百人的血案。这激起保路同志会的强烈反抗,迅速组织保路同志军,举行全省反清武装起义,同盟会员在这个运动中成了策动者和骨干力量。清政府急派湖广总督端方带兵入川镇压,致使武昌清政府兵力空虚,于是湖北文学社与共进会得以借机起义,辛亥革命于是爆发,最终导致中国封建皇朝的覆灭。

  在成都的少城公园有一座高耸入云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那是四川民众推翻满清皇朝,英勇就义的历史丰碑,它象征的精神70年来一直刻印在我的记忆里和灵魂中。1911年以后四川人民在近40年中一直盼望着铁路,真是望眼欲穿啊,但推翻满清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和国民党南京政府却完全抛弃了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2],搜刮了许多以铁路建设为名的苛捐杂税后,却不见修筑一里铁路,不但没有川汉路,甚至没有成渝路。当时有歌遥云:“成渝路不是成渝路,是反动政府的摇钱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底解放四川后,西南军政首长邓小平、刘伯承立即命令修筑成渝铁路。两年后500公里的成渝铁路就投入营运,结束了四川没有铁路的历史。如今还记得像我一样的少先队员载歌载舞在成都火车站迎接重庆开来第一列火车时的动情的景象,小孩们趴在路基上把兴奋的脸紧贴着铁轨,说要听听火车到来的声音,却不顾脸上沾得漆黑。欢笑中我突然百感交集,不禁热泪盈眶。那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作为一个被孙中山先生派到英国留学的铁路工程师的后代,12岁的我在心中懂得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的道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