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上)(4)

辛亥革命网 2011-10-0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林如俭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当时钟敲过2010年10月10日10时,我开始酝酿和书写这个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文集,预定于2011年10月10日10时前完成。这是一个随感集,所以暂时不

  湖北建立了军政府,通电全国,宣布脱离满清政府而独立。武昌起义是由下级军官发动的,而领导人或者逃亡,或者被捕,一时群龙无首。在吴兆麟的建议下,他们把新军二十一混合协的协统黎元洪找出来,强迫他做了湖北军政府的都督,又把立宪派咨议局议长汤化龙找出来做了民政总长。这就为后来革命果实为北洋军阀篡夺埋下了种子。

  反满革命活动在同盟会的组织和影响下已在各地进行,武昌一声炮响,全国齐起响应。一月之间就有鄂、湘、陕、晋、滇、黔、皖、赣、苏、浙、闽、桂、粤、鲁、川十五省宣告独立,并在武昌召开各省代表会议,讨论临时政府组织办法。革命声势虽然浩大,但军事方面进展并不顺利。清庭紧急启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命陆军部大臣荫昌和冯国璋率两镇清军南下攻击湖北军政府和起义军。11月中旬各路援军纷纷抵鄂,两湖书院及附近民房住满了军队,武昌成了革命的大本营。虽然军民热情高涨,但一时间群龙无首,幸而同盟会军事首领黄兴到来,遂被黎元洪聘为战时总司令,登坛拜将,设总司令部于汉阳。首先来援的是湘军,人数也最多,先后到达2万多人,因湖南长沙首先响应武昌,举行起义,推同盟会员焦达峰为都督,遂即招募军队支援湖北。其后江西、安徽、广西、江苏、也陆续派来正规部队支援。援军中除正规部队外,还有各种名称的临时组织的战斗团体,如上海援鄂支援决死团(旅沪湖北人士和其他志士组成)、将校决死团、广东决死队、南洋敢死队、江南敢死队(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学生和其他青年人组成)、中央敢死队(北方军事学校学生和各省报效人员组成)、中国学生决死队(留日学生组成)、横滨敢死团、战士运输队(应募者多为旅日华侨)、奋勇军(各方来鄂志士及反正的清军鄂籍军官组成)、广东华侨敢死队、红十字救伤队(河南旅汉及湖北本地志士组成)等等。起义军一方人数虽多,但组织杂乱,武器欠佳,军事素质差,指挥也有失误,不如3万清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1911年11月下旬汉口、汉阳相继落入清军手中,湖北军政府在武昌隔江与其艰难对峙。幸而12月2日苏浙两省革命军将南京光复,各省代表会议遂移至南京举行。经过短时间酝酿以后,拟定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着手考虑推选临时政府总统人选。12月25日孙中山先生由海外归来,被十七省代表会议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职。中华民国从此诞生。

  (三)战时之学生军

  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前后直到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一段时期的历史变革。在起义的策源地武昌及后来响应的城市都出现过参加革命的“学生军”,年轻的学子浴血奋战,也可歌可泣。

  学生军的来源

  有明确记载的是湖北的学生军[6]。它的来源主要是几个陆军学堂:

  湖北陆军小学堂(校址在紫阳湖边的武昌阅马厂)。1908年按陆军部尚书荫昌要求成立,招收120名,规定三年毕业后升陆军中学堂。1910年招了第二期学生120名(内有满族20余名)。

  陆军第三中学堂(校址在武昌南湖)。荫昌在通令各省设立陆军小学堂的同时,规定在全国开办四个陆军中学堂,分设于北京、西安、武昌、南京。两年毕业后,入伍半年再升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校)。武昌的陆军第三中学堂于1909年兴办,招收两湖、两广、云贵等省的学生。其中有湖北陆军小学堂的第一期学生80人(其中满族若干人),系于1909年提前毕业的。接着第二批陆小学生于1910年毕业升学。武昌起义发生时,陆军第三中学堂的第一批毕业生80人已升入保定军校,留校的为第二批,除外省人和满人外,湖北学生只有20余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