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上)(5)

辛亥革命网 2011-10-0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林如俭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当时钟敲过2010年10月10日10时,我开始酝酿和书写这个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文集,预定于2011年10月10日10时前完成。这是一个随感集,所以暂时不

  湖北陆军测绘学堂(校址在武昌右旗背后)。1911年1月开办。武昌起义时该校学生参加的有80人。用枪逼迫黎元洪参加革命的李翊东就来自这所学堂。

  学生军的编制和任务

  武昌起义以后,湖北学生军的组成即以上述三个学校的学生为基干。1911年10月初学生就风闻外间“八月中秋杀鞑子”的传说。10月10日夜中和门外枪声大作,黎明,陆军小学堂的满族队长和学生以及汉族排长等概行逃走。三校的学生代表随即串联发动,带领同学携带枪支,臂缠白布袖章,齐到阅马厂集合候命。有好奇者,跑到咨议局议事厅,看到黎元洪危坐厅上一言不发,有如泥塑木雕的菩萨,以后同学们就戏称他为“黎菩萨”。在阅马厂,各标、营军人已来了不少,但熟悉的只有刘绳武和窦秉钧两人。由李春萱传达黎都督的命令:各陆军学堂的学生统编为学生队,后由刘绳武统带,成立了标本部,下设营、连、排。当时军事形势日渐紧张,都督府各部(参谋部、军务部、政务部、外交部等)、革命军八个师及敢死队同时成立,干部需要量大大增加,都到学生军调用派遣,也有同学自动奔赴上述各单位的。与此同时,湖南、两广、云贵等省的同学都被派遣各回原籍,号召响应起义。因此学生军减员情况十分严重。但起义以后,武汉三镇和湖北的普通学校都已停办,于是其学生纷纷申请参军,都编入学生军,成为学生军的骨干。首先成立第一营(营长田化龙),继而成立第二营(营长赵士龙)和第三营(营长佘士谷)。营以下干部除少数系行伍出身外,连长大多数为陆中学生担任(该校第一期毕业生已升到保定军官学校入伍生队,这时都回到武昌)。排长则几乎为请一色的陆小学生。北洋军南下攻汉时,革命军各部都开赴前线作战,后方勤务完全由学生军担负。如汉阳失守后,守卫都督府的学生军一个连,虽在龟山敌军的炮火轰击下,巍然屹立,毫不动摇。

  学生敢死队浴血武汉

  在来援的各种战斗团体中以学生组成的敢死队如将校决死团、江南敢死队、中央敢死队等比较突出,作战英勇、牺牲也最多。他们是来自南京陆军第四中学的学生,以及上海、南京和其他地方的热血青年,参加了反攻汉口、保卫汉阳的战斗。10月底清军攻占汉口,杀人抢掠,纵火焚烧。11月中旬汉阳战事打响,学生军驻守龟山和汉阳兵工厂,浴血奋战半月,击退了敌军多次进攻。敌军是北洋劲旅,而学生缺少训练和战斗经验,仅凭血气之勇顽强抗敌,因此伤亡惨重。其他十里铺、三道桥、聚铁山等战线都有学生军配合正规友军作战,也是所剩无几了,不得已撤回武昌。11月底汉阳陷落。

  本文作者的父亲林启庸(叔彦),1892年生于四川省资中县。1909年从成都工业学校去上海南洋公学土木预科学习。1911年秋由于四川保路运动风起云涌,邮路断绝,他在上海生活费告罄,曾以食香蕉度日一周,遂取水路回川,一时间滞留武昌。适逢辛亥革命爆发,他即参加上海学生敢死队并任小队长。由于是个体行为,不像南京陆军第四中学等有组织的行动,现无从查考他所说的敢死队属于哪一支团队。他也在汉阳与北洋军作战,所在的小队仅幸存两人。停战后,他继续取水道回川,在三峡参与抢救沉船。在码头遇到正乘船东下去南京参加组建临时政府的长兄林启一。林启一是孙中山先生在日本建立中国同盟会时的首批同盟会员之一,由于四川主盟人黄复生去北京行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被捕在押),林启一借就任成都工业学校数学教习之机先行回川,任同盟会成都支部召集人。此时与三弟不期而遇,于是一起奔赴南京,林启一进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秘书处,林启庸则回上海南洋公学去完成学业。

  学生军的去留

  南北议和,清帝退位。1912年10月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他依附袁氏,假手残害武昌首义有功将领张振武等人。又撤销鄂都督府各部,将革命军八个师缩编为三个师。

  对于学生军,则按其年龄和学力,通过考试,分别编入各级军事学校,并设立军学处转司其事(以吴元泽为处长,陆中、陆小学生多人为科员)。因此,学生军于1913年暑假前考试完毕,以后即分别进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