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翊武与熊秉坤之比较研究(下)(5)

辛亥革命网 2010-12-0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漫征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蒋翊武与熊秉坤二公之所以受到时人的称许与推重,不仅是由于他们在发动武昌起义,敲响清王朝的喪钟方面体现了具有领袖群伦的才能与气质

十五、再次携手从事反黎、袁斗争

  一九一三年三月,宋案发生,湖北首义同志,特别愤慨,“适黄兴托田桐带函季雨霖、熊秉坤、蒋翊武等,部署湖北讨袁军事”,函云:“遁初惨遭狙击,经据凶手具吐实情,令人骇怒。大憝未除,必滋后患,吾党同志,务当振奋精神,重新努力”(《辛亥武昌首义史事志》P.146;《黄兴与中国革命》P.154)要求为讨袁作准备。于是,众人决定开会研究办法,第一次会在武昌昙华林第八师留守处,因蒋翊武不在,到会人数很少,熊秉坤提议用请客方式进行联络。第二次在汉口某餐馆聚会,决定组成“改进团”机关,意在“改进湖北军政,继续革命事业”。改进团实为国民党武汉交通部属下之一秘密组织,蒋翊武回汉后,即以交通部为反袁活动之大本营,多方联络旧部,他虽未列名领导成员,却积极参与谋议。改进团推季雨霖为团长,骨干分子有熊秉坤、蒋翊武、詹大悲、蔡济民、杨王鹏、王文锦、王华国、钟仲衡、温楚珩、章裕昆等(《辛亥革命词典》P.239),多为原文学社社员。该团遍设机关,运动军队,招纳退伍军人,联络会党,有众数万人,“席改革之余风,以推倒袁、黎为宗旨”,“遍送传单,约期起事”,武昌城内,“连日发现宣布黎元洪罪状之印刷物多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事为黎元洪侦知,黎慑于湖北倒黎风潮,乃先发制人,派兵破获机关多处,逮捕数人,并电请袁世凯派遣北洋军队入鄂弹压,汉口各国领事团也电调兵舰七艘停泊江中,“戎备之严,较阳夏战时尤甚”,在黎元洪“宁滥毋缺”的方针下,“连日军警破案,或一日十余起,或提犯数十名”,“日有擒斩,连续不绝”,“所杀者十九系军政学各界知名之士”,侦探大佬刘贵狗裁诬邀功,枉杀无幸者不可胜数(见《黎副总统政书》卷8,P.11;1913年4月4日、11日、13日、10月30日《民权报》),季、熊、詹、田被迫离开武汉,逃往上海、黎即下令通缉,并对季、熊及曾尚武进行缺席裁判,被判处绞刑。是为改进团第一次失败。

  此事发生后,4月8日、9日两天,北京《国报》连续发表关于黄兴与改进团的两篇报导,题为《黄兴造反》和《黄兴谋反再志》,说是“此次武汉谋变,皆由黄兴主持,秘密机关设在汉口国民党交通部事务所”。该消息牵涉国民党上层的许多骨干,特别是原文学社的主要成员,说文学社“即今日鄂中造反,被拿被杀诸军士也。文学社自倡二次革命后,全部并入国民党,文学社以蒋翊武为主,多湖南人。鄂军官季雨霖、熊秉坤、蔡济民等皆昔日之文学社,今日之国民党也。黄兴以铁路督办到汉,密与文学社军官谋倾鄂之法……而此次湖北谋乱之象生矣。推倒湖北之先声:黄兴至沪,密开大会,指示方略,推倒湖北全省自都督以下各行政长官。鄂人居正、石瑛、田桐皆与会,谋鄂之议定。鄂中将蔡济民、季雨霖皆赴上海与黄兴接洽,蒋翊武亦由北京归汉,至沪而组织谋反机关成矣。组织谋反之计划:湖北军队属于文学社国民党军官者:(一)蔡济民、吴醒汉所领之军务司二营;(二)王文锦所领之宪兵两营;(三)季雨霖所领之八师两标(今已退伍、改隶王安澜),国民党人以所属军队无多,而熊秉坤所属之一协已退伍。于是运动退伍诸人,为先发制人之计……”(转引自《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上编P.282-283)。

  这则报导,有些地方虽与史实颇能印证,但文中也有许多失实之处,纯属揣度之词,例如季雨霖、熊秉坤二人并非文学社员。季原为日知会员;熊本是共进会的人,但孙武组织民社后,他即由共进会分化出来,而加入同盟会改组之国民党。由于文学社一贯坚持反袁,《国报》便误以为季、熊更一定是文学社员了,以致后世学者也有“改进团推前文学社干部季雨霖、曾尚武、熊秉坤等为首”之说(见李时岳:《辛亥革命时期两湖地区的革命运动》P.117),《国报》的这则领导,处处把文学社扯了进去,主要是以此来对抗国民党人对袁世凯暗杀宋教仁的揭露和声讨,也显然暴露了袁世凯一伙对革命党人隐藏杀机。

  等敌人的镇压风潮稍稍平息,往日同志又齐集武汉,继续从事反袁斗争。熊秉坤于上次失败后詹大悲曾劝其赴江西李烈钧处洽商反袁,并为李绘制过鄂东地形图,以备作战之用。后至上海,黄兴派他和季雨霖、詹大悲等回汉活动。蒋翊武、王宪章、杨王鹏、潘康时、王文锦、王华国、章裕昆,钟仲衡、钟畸、阙龙、胡玉珍、温楚珩、蔡济民、吴醒汉、刘英、丁人杰、黄申芗、梁锺汉、李亚东诸人陆续汇合,此次活动的策划者主要是文学社党人。“因蒋翊武是国民党汉口交通部部长,所以用国民党的名义开展活动”(《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上册P.36),但以改进团原有结合为基础,组成新的领导机构参谋团(亦称公民讨贼团),人还是那些人,故仍习称为改进团。总机关仍设于原汉口交通部内,采合议制,确定了军事、联络,交通和总务的人选。蒋翊武虽然未任职领导,但极力加以赞助,他函电各地,邀集文学社旧侣重返武汉,“又与季雨霖委任江维汉为鄂强军第二师师长,李幼融为第三旅长”(《时报》民国二年九月六日),并联络驻襄河之刘铁、章裕昆部,约定必要时“就在湖北干起来”(《湖北文史资料》(四)P.124),参谋团与湖南党人相约一致行动,对豫南及京汉线,鄂西鄂北的讨袁军事均有所部署,并联络汉阳兵工厂及有关军队预期发难,同时函请上海派人参加。

  6月,国民党三都督被袁世凯免职,袁复派兵南下,其势汹汹,南北对决一触即发。面对这种局势,只有立即起义,先发制人,打乱袁世凯以湖北为根据地向江西进攻的部署,“季雨霖、蒋翊武等决定于6月25日晚发动起义,由城外南湖驻军发难,进攻起义门,与城内驻军汇合后攻都督府,推翻黎元洪的统治”。(贺觉非、冯天喻:《辛亥武昌首义史》2006年5月版P.460、483),并急电襄河驻军限信到之日起两天内进据汉阳,26日占领武昌,又派人联络刘家庙,谌家矶一带驻军,准备占领汉口(《湖北文史资料》(四)P.124),在部署起义的过程中,蒋翊武无疑是一位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人物,所以史书上有:“1913年6月26日,国民党汉口交通部蒋翊武等谋反袁起事”的记载(《辛亥武昌首义史事志》P.152)。可惜的是,到了预定起义的这天晚上,虽然武昌城内有几处纵火发难,但没有得到广泛响应,并且很快遭到黎的镇压,多处机关被破获。25日,章裕昆率天门、潜江驻军如期举事,次日京山、沔阳等处驻军响应,章裕昆称总司令(1913年7月5日《民立报》)。但起义内部不统一,很快便被政府军击溃。7月,改进团领导和骨干在汉口租界松廼家再次集议,并密令刘铁在沙洋宣布独立,季雨霖又派熊秉坤赴仙桃、沙洋两处活动,并命其军需侯静安陪同前往,而部队意见不一,难于进行而归。刚在汉口上岸,即有密探跟踪,熊用跑步冲进租界,幸免于难,侯静安迟一步,次日即遭捕杀。时环境极恶,黎派侦探严密监视,孙武也以义威将军身份对刘贵狗、蔡汉卿、杜邦俊、平福胜、沈洪斌、李逢春等共进会败类,颐指气使,日以破获机关,缉捕党人为能事,并迫使租界引渡被捕者。尽管如此,湖北革命党人仍然在武汉、岳口、皂市、仙桃、潜江、沙洋、京山、荆门、钟祥、保康、房县及鄂西一带策动兵变和暴动。再次失败后,参谋团决定疏散,分赴外省另谋再举,“季雨霖、蒋翊武、詹大悲、蔡济民、熊秉坤等领导人分别逃往上海和湖南,黎元洪在改进团事件中屠杀革命者至少三百余人,逮捕一千多人”(见《辛亥革命词典》P.239)。

  经过黎元洪数次血洗之后,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主要文学社员)幸存下来的极少,且难以在湖北立足。蒋翊武、熊秉坤等人参与领导湖北反袁起义,为他们的人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以败绩告终,但在政治上和战略上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实为二次革命之前奏。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