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鼎评传(4)
辛亥革命网 2011-10-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许进 查看:
从反清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到反袁护法,一系列的连续斗争,陈家鼎都不愧为革命中坚。他的政论文集可惜散佚,现在可以看到是若干档案资料。1920年11月他在广州发出的《关于西南大计的通电》(原件现存南京“革命历史第二档案馆”)全文万余言,从中亦可看出他反帝、反封建、爱国爱民的赤忱和卓荦政见,他全面阐述了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政见。
为根除军阀割据,他提议裁兵和废除督军。对军阀恶势力,他主张彻底铲除。但对“依草附木”的大量协从人员则应“不咎既往、量才录用”,反对排除异己,提倡“学欧美政治有容之雅量”。
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向帝国主义“银行团”借款,出卖国家主权,甚至用“地丁”(人口)作抵押。陈家鼎拍案而起,愤然说:“以前他们卖国,如今简直卖人了,这还了得!”他到处讲演,发通电、写文章,印发其《论国人宜速筹应付新银行团策》小册子,大声疾呼,制止这亡国之举。
巴黎和会期间,陈家鼎以国会议员身份提议:利用美国威尔逊总统竞选失败和哈定新总统上台之机,改变弱国外交策略,争回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及一切不平等条约。他说:“我堂堂中华,现为国际团体之一大国,儻自强不息,内修政事,外结邻好,所失国家主权及权利利益均未有不可争回者,是在国人奋斗如何耳!”
“五四”运动发生后,陈家鼎要求政府“对于报界言论自由权,学生爱国一切运动,及被劫于武力后之各项教育应力加保障,并促成而助长之,以为新文化之倡导”。他十分强调振兴文化教育事业:“戎马之后,泽以弦歌,战后治本之图,莫大乎是。”
对于自己的国民党,他爱之深,痛之切,责之严。辛亥革命后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纷争不息。陈家鼎说是“意见参差,毫无远略”,“有开创之精神,有奋斗的气魄,无建设之毅力,无责任之恒心。胜则相骄,败不相救;狃前代互攻之恶习,昧近世互助之美风。”他沉痛指出,这是“自讳自欺,自矜自喜,自侮自伐,自杀自戕”,必须痛予改良。应该“恢宏大度,不立门庭,屏绝小人,不许谗间。有百战百胜之绩,无一派一系之私。争权争利,其风自绝;有始有卒,此志不渝。趋近新思潮,气宇自然高尚;不遗旧同泽,意见自然消融。”尤为可贵者,他早年即提出要有为全人类的广阔胸怀。他说:“须有开国进取之心,而不可以守文自画;须有人类未宁之悲悯,而不可以成功自居。”这些见地在20年代初是很难得的。在那封建军阀与官僚政客相互勾结倾轧的政界,像陈家鼎这样一身正气、刚直不阿而又始终如一者,实在是太少了。
文采风流
陈家鼎诗文造诣均深,诗风崇尚古朴率真,曾与好友章太炎、刘光汉、黄侃等人仿效汉魏人诗体。近体诗学少陵、义山、东坡大家,诗作气势纵横,非同一般。著论文有先秦诸子和两汉风格,议论雄放,无与抗衡。他早就参加“南社”(据统计:“南社”社员共1105人,依入社次序陈是第106名,比黄兴、宋教仁都早)。
而且还将一弟三妹都介绍加入“南社”,一家五兄妹均为社员,当时传为佳话。陈家鼎三个妹妹均年幼许多,他既为长兄,又为严师,喜教她们习诗文。他曾在一首诗中写有“眉山苏女江东谢,都做吾家姐妹行”之句,意颇自得。陈家鼎因忙于奔走革命,只参加过一次“南社”雅集,那就是民国元年3月13日在上海愚园的第六次雅集。另一次是袁世凯死后,1916年的长沙雅集,他是适逢其会被邀出席的。
陈家鼎好友宋教仁,曾写过多首“寄陈汉元”的诗。1913年1月19日,他俩在长沙同去岳麓山吊念亡友烈士,二人联句作诗,一起痛哭。诗的全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