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鼎评传(3)
辛亥革命网 2011-10-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许进 查看:
1913年3月初,陈家鼎、宋教仁联袂由武汉经南京到上海,原拟同赴北京出席首届国会开幕礼。不料宋教仁3月20日被刺杀,陈家鼎满怀悲愤急返北京,在参议院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严厉质询,覃振等十七名议员联署此案。陈并以发言人身份接见中外记者,(有日本的村田内藤、安藤冈由、美国的阿努特、法国的莫利斯等)。发动舆论,声讨罪行。3月29日,北京新闻团在湖广会馆举行千余人的大会追悼宋教仁,陈家鼎主持大会并发表了激昂慷慨的演说,相继发言的还有程家柽、孙毓筠和日本人神田正雄、法国人铎尔孟等。
首届国会开幕,袁世凯遣亲信贿陈五十万元“炭敬”,嘱“勿为民党所用”。陈当面厉声呵斥说:“我头可断,义不帝秦!”退还全部巨金。在那次著名的10月6日国会选举中,袁世凯派人包围国会胁迫大家投票选他当总统,但三次投票陈家鼎都大书“孙文”,表现了铮铮铁骨,当袁世凯得势时,陈在国会内砥柱中流,组“癸丑同志会”,联合两院忠贞的国民党议员合力抗袁。并寄诗友明志,有“长安虽朔不称臣”句。
1913年11月,陈家鼎遭袁世凯通缉后再亡命日本,过着极艰苦的生活,仍追随孙中山不断研商讨袁对策,积极参加护国斗争。1915年末,奉孙中山命潜回上海,策应蔡锷、李烈钧等护国军,在几家大报写文章讨袁。当时与陈其美同住法租界吴兴里,毗邻而居。1916年5月18日,袁世凯派人刺杀陈其美于寓所,枪声震破陈家鼎室玻璃,本亦为刺杀对象,闻声越窗而逃,幸免于难。
陈家鼎是个爱憎分明感情极丰富的人,对革命,对孙中山的忠心信仰始终不渝。面对敌对势力笼络、收买、威胁,始终巍然屹立,从未动摇。在广州护法期间,各派系矛盾非常复杂。滇桂军阀唐继尧、陆荣廷跋扈,军政府唐绍仪、伍廷芳、程璧光三总长都不敢就职。非常国会推举陈家鼎、焦易堂奔走协调。当时就有人要架空排挤孙中山,提出改大元帅府为“七总裁”制,陈家鼎坚决反对。1918年2月3日,在西南各方重要人物出席的海珠会议上,陈家鼎即席演说,痛陈“武人操纵,鲁难未已”,要求“群起一致,对抗武力派”,激昂慷慨,听者动容。在非常国会几次讨论改组军政府案时,由于陈家鼎反对,终未能通过。后来趁陈家鼎返沪侍奉母疾之机,非常国会在滇桂军阀操纵下终于通过此案,5月4日,孙中山大元帅被迫下野。等陈家鼎赶回,木已成舟,他非常气愤。以后军政府日趋冷落,至1919年冬,许多议员纷纷离去,陈家鼎仍坚持和孙中山在一起,直至桂系军阀莫荣新被赶走。
1922年4月,陈炯明叛变。陈家鼎冒险只身入叛将洪兆麟兵营。洪与陈系小同乡,对陈素敬仰。陈对洪责以大义,洪深感愧,令士兵缓进。陈急趋总统府,为孙中山脱险赢得了时间,起了关键作用,可见其一片丹心。
陈家鼎是著名的孝子。在家为长子,但长年奔走革命,未尽孝养之责,流亡日本时曾远望故乡思亲垂泪。1912年末,为国会选举才返湘省亲。他与夫人李国基多年分离,1906年夏秋在湖南秘密活动也未返乡,李氏来长沙照顾他共同生活一短时期,不久又被迫逃亡。1907年夏,李夫人生一女,时陈流亡日本,故女儿小名“日生”。1912年末返家才第一次见到这唯一的爱女。1913年1月,宋教仁也回到长沙,因系至交,特去陈家,仿东汉范式张劭结生死交故事,登堂拜亲。又亲陪侍陈氏老父看戏(湖南各界为欢迎宋、陈举行的活动之一),并赠联留字,情深意笃。1918年10月,陈母邓太夫人在沪病重,陈亲侍汤药,孙中山特亲往探视慰问。太夫人病逝,孙中山领衔发讣告,赠金治丧,并亲书铭旌。这都是为一偿陈家鼎的孝心。
卓荦政见
陈家鼎是位政治家,对世界各国近代的民主共和政制作过专门的系统研究,认为只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才适合中国国情,并曾与孙中山亲自讨论过许多问题。1914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时,曾在日本人头山满家中与孙中山长谈,研究在中国由民众直接选举县长、省长的可能性。他们认为要根除中国封建军阀官僚的反动统治,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非要老百姓有直接的选举权和罢免权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