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鼎评传(2)
辛亥革命网 2011-10-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许进 查看:
在东京,清廷派一些特务侦探来追踪诱捕革命党人,许多同志受到威胁。陈家鼎便邀集参加同盟会较早的乔宜斋、仇亮、王廷祉、杜羲、杨树楷、华世中、何子奇等同志发起组织一极为保密的团体“血党”,从事革命组织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任务是专门对付清廷特务和除奸。有一次,端方派一个叫刘祝三的来东京,化名金寿山,想抓杨恢。陈家鼎调查清其来历行为后,派“血党”成员唐声海向日本警察暑告密,说刘祝山犯“烟禁罪”(吸毒贩毒),日警方即将其拘捕,终于囚毙之。还有一个叫朱孟廉,想来抓郑先声。端方派他来时,叫他先迷惑陈家鼎、刘揆一。陈家鼎立即察觉这是个特务,就给“血党”同志下了“诛奸状”。还没行动,朱孟廉就跑了,而郑先声竟被他诱捕了去;以后“血党”同志用了反间计才将这家伙干掉。徐锡麟在安庆刺杀恩铭,被派去帮助他,最后同时殉难的陈墨峰也是“血党”的一员。
1908年夏,陈家鼎、宋教仁奉孙中山派遣带小组分两路潜回国内,发动起义。宋去台湾转奔大连、沈阳;陈去胶州湾、青岛、山东沿海一带联络人马。临行约定,相互配合,南北夹攻,控制要害,直捣北京,结果失败了。陈家鼎由神户渡海到山东,陈干、刘冠三、景定成、陶成章、商震等协助参与。但事不密,被德国人侦知密报清吏。陈家鼎与数同志被逼进深山峡谷,昼夜奔逃,只能咬几粒生花生米维持生命,却未稍气馁。回东京后,一天晚上,宋教仁到陈家鼎寄住的桑原馆寓所,端起酒杯流泪抽泣,为失败而难过。然而,后来证明,辛亥武昌起义中山东响应极速,当年在山东争取的那些军人大多成了骨干,足见辛苦耕耘是有收获的。
辛亥“三.二九”(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是武昌起义前孙中山亲自领导而失败的最后一次起义。黄兴任总指挥亲赴枪林弹雨,陈家鼎正要回国策应,起义失败。孙中山说这次起义是“碧血横飞,浩气四塞“,牺牲了许多同志,后收集到七十二名烈士遗体合葬于广州黄花岗。陈家鼎痛悼这些死难的同志,在烈士墓前大书“自由不死”立碑纪念。此碑现仍存黄花岗。
武昌起义成功,陈家鼎回国奔走于上海、南京之间,协助宋教仁筹建南京新政府,草拟创制法度。这年冬,带领杜羲等人去大连、沈阳,招募人马组织“胡子队”准备给清王朝最后一击。布置就绪后,因南北议和定局而作罢。
民国成立,陈家鼎任临时参议会参议员。1912年4月7日,他与胡汉民、廖仲恺、汪精卫、孙科等随孙中山乘“联鲸”号兵舰自南京去武汉,参加与黎元洪会谈。
临时参议院北迁后,陈家鼎到北京,被各新闻单位投票选举为北京新闻团团长。民国初建,舆论十分重要。他经常对东、西方各国记者和各界名流发表言论,开展国民外交,化解国际误解,争取国际上对民国的承认,做了不少工作。
1912年10月,陈家鼎以中央共和纪念会总理身份在北京连续三天主持盛大的庆祝辛亥起义一周年纪念活动,并向应邀出席的蒙古、西藏活佛热情宣导五族共和的意义。
1913年1月,陈家鼎当选为首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在国会展开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二次革命失败,陈再亡命日本,讨袁护国。袁死,他重回议院。接着又追随孙中山护法南下,在广州非常国会,他负责联络协调各派系矛盾,孙中山深为倚重。1918年初,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参议。整个护法期间,陈家鼎始终和孙中山在一起,奔走呼号,艰苦奋斗。
铁骨丹心
陈家鼎一生品行高洁,疾恶如仇。居正称其“秉性刚直,与人落落难合,而大节凛然,人不敢干以非义。”(《革命人物志》第五集《陈家鼎》,林述庆称颂为“盖大政治家而侠者流也。”(《陈家鼎革命大事记》)。在议会讲坛,陈家鼎以刚直激烈闻名,对权贵常予批评。一次在议坛竟以铜砚击案,怒斥宵小,满座皆惊,宋教仁赠以“陈惊座”美名。1912年8月武汉革命将领张振武、方维被袁世凯、黎元洪勾结在北京非法拘捕枪杀,举国忧惧。陈家鼎在议院力主弹劾,严厉批评黎元洪,历数其十大罪状,要求查办副总统。此案后虽搁置,然此举终于使民众知道民主之意义及民众权益之可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