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青岛市长马福祥(6)

辛亥革命网 2012-01-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马福祥(1876—1936),字云亭,回族,世居临夏县韩集镇阳洼山,为马千龄四子。马福祥6岁人清真寺诵经,8岁人私塾读“四书”、“左氏春秋”

  民国九年(1920)7月直皖战争起,马福祥通电拥直。皖军败,甘人乘机驱逐皖系甘肃都督张广建,提出“甘人治甘”口号,马福祥约同马麒等甘肃各镇发表声明,张广建被迫离甘,北京政府意属马福祥主甘,但因各镇反对,任马福祥为绥远都统,马福祥提议其侄马鸿宾任宁夏护军使。民国十三年(1924)12月孙中山北上,马福祥在北京谒见孙中山,表示“热忱欢迎中山先生领导起我们”。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推荐马福祥任西北边防会办。民国十四年(1925)国民军进入甘肃,马福祥要求国民军收编其子侄部队。蒋介石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后,马福祥赴南京晋见蒋介石,痛陈时弊,为蒋器重,被任以军事委员会委员。民国十七年(1928)春,国民党二中全会上,马福祥被选为中央执行候补委员和国民党政府委员,同年又任北平政治分会委员、开封政治分会委员、水利委员会委员、赈务委员会委员、编遣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理事、蒙藏委员会副委员会长等职。蒋、冯、阎中原大战前,其子侄皆为冯玉祥部下,他奔走于三方之间,人称“和事佬”。民国十八年(1929)马福祥任青岛市市长,民国十九年(1930)调任安徽省政府主席。9月又调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在南京召开蒙藏各部王公参加的会议,提出消除各民族间的隔阂,加强民族团结,发展各民族教育,开发蒙藏教育。并做了《治理蒙藏回部计划》演讲,并提出建设直达拉萨的高原铁路,以维护西藏政治稳定与西南国防建设。民国二十年(1931)12月22日国民党四大第八次会议上,福祥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候补委员。在这期间,编纂出版《蒙藏状况》一书,全书共八章,七万余言。对边疆建设的重要性进行深入论述。

  民国二十一年(1932)2月,马福祥因心脏病辞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职务,隐居天津,潜心从事回族伊斯兰教经典的研究编印。他主持与资助编印的经书有:《希真问答》、《清真指南要言》、《昭元秘决》、《天方道程启经浅说》、《大化总归》、《四典会要》、《醒世箴言》、《天方性理》、《天方典礼》和《真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合印》。还为《天方至圣实录》、《天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真功发微》、《归真总义》、《先誓言行类钞》、《性理注释》、《五更释义》《五更月歌》、《老生常谈》等书一一题签、作序,积极筹备印行。马福祥到天津休养,将公务之余和患病期间手札整理成册,撰写家书《训诫子侄书》。在临终前一个月,即是1932年7月,马福祥还写信给成达师范的唐柯三校长:“柯三校长松亭主任惠鉴:文电计达,前托平汉特快车带上瓷器一箱,计:印合水盂笔筒各十八份,系福祥赠本届毕业同学者,外食盒十八份,系鸿逵备赠,又《归真总义》《蒙藏状况》《先哲言行类钞》《积善堂训戒子侄诸孙书稿》《王阳明生活书》共五种,各十八册,统于本日特快车带平,到时并祈,分交本届毕业诸同学,以作纪念。马福祥拜祈。“弥留之际,犹喃喃曰‘吾行将西北公学移入甘宁青矣,家中某花园可充校舍也,家中某处书籍可充图书馆用也’主持编著有《朔方道志》、《蒙藏状况》、《青岛工潮经略》、《磨盾余墨》《先哲言行类钞》《训诫子侄书》、《马氏族谱》等多种著述。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