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青岛市长马福祥(5)
辛亥革命网 2012-01-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马福祥还精于书法,其书法作品特别是他所写的“一笔虎”至今在西北地区被人们所称道。
马福祥撰《观津老人家藏东坡铁如意畏庵铁砚跋》亲书。释文:“夫司农之笏,血洒元黄;信国之琴,声凄风雨。良以千秋之宝,非贤哲而莫传;一物之微,因君子而弥重。吾於观津老人所藏东坡铁如意畏庵铁砚尤有感焉。坡公岳岳於朝,铮铮当世。荡浊流之秽,斥贪佞之奸。不啻触邪之羊,何异屈轶之指。刚终不折,坚岂能磨?铁砚并藏,无独有偶。固将振末世之懦顽,遂为斯人所爱敬。而观津老人以金石之寿,研金石之学,托高山流水之知音,望荆棘铜驼而慨叹。拱若赵璧,价逾连城。苔锈古香,铭留残字。佐高斋之燕赏,供逸老之品题。仆也不文,敢污简末,辱承素交之分,得睹希世之珍,盖亦幸已。特以老人金陵世族,海上名家,汉瓦秦权,兼收并贮,誉传彝夏,声满东瀛。真赝定於一言,顾盼增其倍价。斯砚也,五代之说固可证以金文,畏庵之字尚须征诸博雅。庶名归其实,宝得其名,当於米海岳《硕史》增一掌故,更为高南阜《研图》之所争传耳。丁卯重九后三日陇上马福祥敬跋”。
光绪二十九年(1903)马福祥调任甘肃庄浪协镇守使,光绪三十年(1904),马福祥调任陕甘督标中协。光绪三十一年(1905)升任西宁镇总兵,不久又兼阿尔泰护军使。清宣统元年(1909)升允将部分新军编制改编为常备军,共分马步四标,马福祥任步兵第二标标统。闰二月,马福祥兼代巴里坤镇总兵。是年冬,长庚任陕甘总督,将常备军改为巡防队,马福祥任西路巡防统领,驻防兰州。与彭英甲共同发起创办“光明火柴有限股份公司”。武昌起义后,陕甘响应,相继爆发革命,陕甘总督长庚命马福祥募兵攻陕,马福祥以“甘民穷苦,不任兵革”为辞,按兵不动。清帝退位,马福祥联名通电承认共和,任甘肃临时议会议员。民国元年(1912)4月,甘肃临时都督赵惟熙与彭英甲争权构衅,几至交火。马福祥不顾个人安危,只身人城,以“军队乃保护甘肃治安者,非都督辈纵酒任气之物”等语晓以利害,申明大义,干戈遂息,兰州得免蹂躏,由是得“善于劝解”之名。同年袁世凯政府任命马福祥为阿尔泰护军使,马福祥不愿离甘,未就任。5月又任命马福祥为西宁镇总兵,但马安良早有占据青海之心,遂极力反对马福祥任西宁镇总兵,7月14日袁世凯政府复令马福祥以西宁镇总兵兼署西宁办事大臣,马福祥仍未莅任。8月21日袁世凯政府任马福祥为宁夏镇总兵,宁夏得黄河灌溉之利,素称“塞上江南”,马福祥即率“昭武军”十三营计2500余人赴任。就任不久,与宁夏满营将军常连、阿拉善旗札萨克王爷塔旺札布结为异姓弟兄。辛亥革命后,蒙古王德尼玛(戒工活佛)和韩昌率蒙兵数百人,在两狼山扎营与民国政府军队作战两年之久。袁世凯派马福祥和塔王前去说和,经塔王总管班久以身作保,王德尼玛到五原河中船上会见马福祥,被马福祥设计拿获,解送北京。袁世凯以马福祥“智勇兼备”,特改宁夏镇总兵为宁夏护军使,节制阿拉善、乌审、鄂托克三旗,授陆军中将衔,授二等文虎章。并亲自手书“护闱春泳”条幅,为马福祥母亲祝寿以拉拢马福祥。马福祥在此期间阻白朗于陇东,败卢占魁主力于惠得城,剿高士秀、达尔六吉,地方逐渐安宁。民国七年(1918)起马福祥在宁夏各县倡办回民小学59所,其中高级小学10所,初级小学49所,在校学生1230人。民国八年(1919)秋创办蒙回师范,为解决办学经费,带头捐银1500两。在导河(今临夏)捐款创办小学5所,共有学生500多人。他先后捐款修建和扶持上海回文师范、敦化小学、陕西女子清真小学,倡导女子教育。为规兴教育先后捐白洋10万元。主修《朔方道志》32卷,合捐修缮宁夏银川城南门城楼、四鼓楼、财神楼和北城楼,捐资刊印《大化总归》、《四典会要》等以及《环球名人德育宝鉴》、《昭元秘诀》、《黄石公素书》、《军箴》等古籍,并题签作序,出版发行。《磨盾余墨》《蒙藏状况》《先哲言行类钞》《训诫子侄书》等书籍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