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青岛市长马福祥
辛亥革命网 2012-01-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寓居青岛的升允,曾任清季陕甘总督,进行复辟时,四处发信,联络力量。给马福祥去信曾云:“云亭贤契无恙。正月过贺兰,近在咫尺未能相晤。”又说阁下“素怀忠义,受两朝之厚恩,而甘心背主而向袁氏者乎?民国万不能久,仆决计北行,冀登高一呼,应之者众,则后起乃有资耳。”再次强调“回队赴斗勇猛,尤较优于汉队。甘省汉回结合,各效所长,则无敌于天下。”不仅劝马氏武装复辟,并要他联络西北一带的军阀参与复辟。清季驻宁夏总兵马福祥,在升允的鼓动下,为复辟清室,初有些心动;后来,马福祥便没理会升允的鼓动,已接受袁世凯政府所授为甘肃宁夏护军使。
1929年6月27日马福祥被南京政府任命为青岛特别市市长,成为青岛市建市以来,第一任市长(此前均称总兵、督办等)。可说他与青岛也是颇有渊缘。马福祥被任命为青岛特别市市长后,因故未到任。其间,由吴思豫为代市长。7月21日至11月27日,由于日本厂主联合停业,导致日人经营的工厂相继罢工。8月上旬联合罢工人数达两万多名。11月11日,马福祥到职。11月下旬,大康、钟渊两纱厂,有千余工人罢工,同日人厂主开展反强行复工的斗争,日人经济受损颇重。马福祥接青岛市长任,莅任伊始,即饬令公安局督率警队尽力弹压罢工运动,并派员与日本驻青岛领事藤田荣介交涉恢复谈判。日领事提出“关于九厂复工之了解事项十一条”,公然侵犯中国主权。青岛市政府提出“九厂开工之事了解事项十二条”,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国家主权和保障了工人合法权利。
11月23日,马福祥同日本领事,共同制定“五条复工办法”,向罢工者散发《劝告工友书》,威逼诱骗破坏罢工,开除工人250余名,使罢工长达四个多月的斗争,遭到破坏,被迫复工。12月3日至16日,大英烟厂有两千名工人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而罢工,马福祥胁迫复工,有35名工人被开除。12月16日,以刊载“反动电讯,助逆声势”为借口,将《青岛平民白话报》查封,逮捕办报人,压制舆论。马福祥的举动,令青岛市民大失所望。尤以老朽无能,营私舞弊闻名。
1929年马福祥任青岛市长期间,穆斯林来青岛经商者日众,由穆华亭、刘尊五、王万英、石小坡等人发起募捐筹建清真寺,得到市长马福祥(回族)的支持,购买了环境比较幽静的常州路9号、11号、13号房产,改建清真寺及回民宿舍,兴建了10间平房,分别租与回民居住,自此青岛市回民才有了自己的清真寺。聘请曹耀先为该寺阿訇。(曹耀先(1891~1968),青岛清真寺阿訇。河北沧县人,回族。曹耀先1914年就学于天津南大寺阿文学校。1920年开始任恩县白家庄清真寺教长。1925年任泰安北林清真寺教长。1928年任济南朱家花园清真寺教长。1929~1959年任青岛清真寺阿訇。曹耀先曾任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二届代表,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山东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及政协青岛市第一届委员会常委。1959年被错划为“坏分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平反。1968年5月7日病逝。)常州路9号清真寺,是一座西式楼房改建的。占地面积约888平方米,楼上是大殿,可容纳百余人做礼拜。楼下为阿訇办公室、学员室、会议室、伙房等。院内有平房10间,其中4间为沐浴室和卫生间,另外设有埋台房,办理穆斯林殡葬事宜。1931年清真寺曾进行大修。他又帮助捐资购买了四方区湖岛市一块土地,起名“胶澳回民公墓”。另在青岛河南路设了一家清真饭馆,名为“真一斋”,适合马福祥的口味,因他是回族人,时常光顾这里。这是他在青岛留下的重大“政绩”。1929年马福祥任青岛市长,范振绪同往并任秘书,协同马福祥著《观澜亭记》,勒碑立于青岛海滨。1930年3月10日调任而离开青岛,赴安徽任省长。马福祥任青岛市长离别之际,曾留有多篇文章。
这份文件为1929年十一月十五日签发,也就是马福祥到青岛刚四天,文件内容为抚恤陆海空军事由。起因为(武举氏)给他的丈夫武永忠于民国十一年在保定试验飞机因机毁被焚殒命,前面的问题为北洋政府抚恤,现在的国民政府实行自己的条例抚恤,责令土地局按新例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