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烈与崂山的开发(9)

辛亥革命网 2011-12-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沈鸿烈最初投在张之洞的麾下,在黎元洪新军所部,担任军队下级文职官员,初任营文案处帮办,兼军干讲习所讲师。后来由于沈鸿烈在海军任

  且崂山周围二百里,丘壑之美,层出不穷,非一二日内所能遍游。为游程便利计,固须分区分路,以次第先后之。即就自然形势言之,高山幽谷,风物有殊,而一区之中,又每每自成格局,有主有宾,别开生面;例如华楼一处,元代王思诚题有:夕阳涧、虎啸峰、松风口、王乔崮、聚仙宫、金液泉、翠屏岩、高架崮、碧落岩、凌烟崮、玉女盆、清风岭,计十二景之多。可知凡属名胜处所,其附近实具有无量数之丘壑,待人领略,非仅一岩一洞见长而已也。

  今后为游人便利计,就山川之形势,交通之利钝,假定为若干区;每区,更就现存寺观,略为布置,以供旅宿之便。凡附近名胜距离,均为写定,悬诸客座,以供游程指导。其游览指南一类书籍以及崂山地图,亦由市府各为发给一份,俾供游人存览。此类寺观,须备相当之客舍,并庄严其庙貌,以壮观瞻。

  庙产山林,则由政府按照现行法令,妥为保护,毋得私自隐匿,或被外人侵占。每一区风景所在,与一区之中心,均就原有道路,为之修治整齐,或另辟新道,或择建亭台,为之点缀名胜,以增益其自然之美。此区与别区之间,则更以较宽之道路联络其间。所有山道,分为汽车道、人行道;又将人行道分为三等,规定尺寸及建筑方式;沿途立标石,指出来踪去路,以及路口或号数。其有摩崖碑碣,均须妥为保存;已磨灭者,酌量重刻;未磨灭者,为之芟其荆棘,剔其苔藓;颜朱或绿,以便别识。凡属名胜所在,均择要镌其名于崖上,庶免游人寻问不得,失之交臂。原有游具之山轿,亟须改良,仿照泰山之爬山虎形式,另行制作,以免危险。一方,并与小艇联络,使沿海各名胜,得以水陆并进。如此逐步改良,分年递进,不惟胜景名区,愈显其美,即荒山僻壤,亦将焕然改观。今后之远道来游者,必更倍蓰于今日,庶几不负崂山矣。”(原载《青岛导游》增订再版上海国光印书局民国廿四年七月梁子新断句、新标点。)此件可说是开发崂山的先期调研报告。

  对崂山山区的道路多有修建。如展宽柳树台至靛缸湾的道路;拓宽沙子口至太平宫的道路,在崂山里修建盘山道路铺梯子石阶;并创办了李村师范学校,兴办了一批乡村小学。还加强了植树造林。1933年在九水庙植松一万余株督导登瀛、丹山个村发展果树林木。

  1932年,上海人士集资在崂山返岭村东南海滨建“斐然亭”,因沈鸿烈字成章,故取《论语》中“斐然成章”之句为亭名。次年又立《斐然亭碑》,由奉化王正迁撰写碑文,文中对沈鸿烈于崂山之开发多有赞誉之词,实为沈氏德政碑。

  《民国二十二年斐然亭碑》。民国二十二年为公元1933年,碑立于崂山斐然亭,由沪上人士立,碑文由奉化王正迁撰。文为:“岁壬申夏,市长沈成章治青之明年,政通人知,中外翕习。乃进而为繁荣之计,招沪上人士来观光其疆,四野沾,教化兴,道路荡平,工商辐辏,农村殷庶,自治有章,百业盛兴,万国来集,熙熙□□,世外桃源,市政修明,较租德人时,庶几过之。起日招作崂山之游。计青自收复以来,力求治理,中经丧乱,暴力横侵,民生凋弊,伏莽丛滋,而崂山尤为盗窟,行者视为畏途,颇讶其招游之勇。迨晨光熹微,云车飙发,高邱峻壑间,轮辗如飞。盖周山均筑驰道矣。不半日而达华严寺。登山而观,大海泱泱,恍然如睹尚父、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客有议建亭以观海者,同人因憬然曰:‘是地也,非即昔人之荆天棘地而荒墟也。渔庄樵舍,松槐掩映而交荫者,是昔日之深沟高岩而岩关也,山宁海谧,中外仕女,裙屐风流而游赏者,是昔日之瘴烟狐火,虎狼□□盘据而嗥啸也。苟萑苻之不戢,胶人士且无以安旦夕,吾侪又何得优游于此!而况昔日之崎岖盘曲者,今一变而为砥直康庄。而东海波腾,岛夷窃窥,亦复敛之就范,□□无惊。是皆成章年来之毅力经营,大有造于此地,不负国人当年收回之夙志也。呜呼!观成章之勋烈,信夫尚父桓父之遗风未泯,又何观海为哉!斯亭之建,宜名曰‘斐然’,以记成章之功。佥曰:‘唯夫日月风云,天之章也;山川花鸟,地之章也;政治文章,人之章也;得其道皆斐然而成矣。’是日也,风清日丽,水秀山明,而成章之经营治理,历历在目。是天地与人,皆斐然而成章矣。是乌可以无记。他日者,成章出其余绪,以治青者广之于全国则斯亭也,更可照耀于千秋万祀,而永垂不朽矣!是为记。”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