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烈与崂山的开发(2)
辛亥革命网 2011-12-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沈鸿烈任职期间,他曾为青岛的建设做出了贡献。莅任之初,曾宣布十大施政纲领。发明“三到主义”,即:脚到,指亲临现场;眼到,指仔细观察,深入分析;口到,指把问题说透,把道理讲明白。在建筑上,广泛筹资,兴建了兰山路青岛市大礼堂、汇泉体育场、中山路金融大厦群和八大关别墅群等。还修建海滨公园等游乐场所,设立民众教育馆、职工补习学校、女子补习学校等,并关注西镇和东镇的贫民住居场所,安置成千户上万名贫民,还建了一些专供拉地排车者的休息亭。
尤值得一提的是,沈鸿烈对青岛的城市规划和的旅游事业的发展还是颇有建树的。1932年,颁布了《青岛市暂行建筑规划》。十分注重青岛城市风貌的美化,对特别区域建筑物的高度、面积、建筑密度、道路宽度与建筑物高度之比等均做了详细规定,使青岛建筑更加规范化。例如整修栈桥、兴建体育场、礼堂;展宽崂山柳树台至靛缸湾的道路,加铺修建盘道梯子石阶,展宽沙子口至太清宫的道路;在市内整修齐东路东段、莱芜路、登州路、天门路,八大关路等。八大关一带作为“特别规定建筑地”,拔地而起一座座风格回异、千姿百态的别墅群。青岛八大关建筑群,向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美誉,早就是全国著名城区,2005年入选“中国最美五大城区”之一。1935年制定的《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案》,明确将青岛定位为“中国五大经济区中黄河区的出海口,工商、居住、游览城市”大力开发青岛的旅游资源。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青岛旅游业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重修了栈桥,增建了回澜阁,修建了大港三号码头、青岛船坞、薛家岛码头、四川路海军栈桥、小港二号码头;并整修西广场、马虎寓、脏土沟,建立了救济院、习艺所、感化院等。还有天主教堂、水族馆、湛山寺、花石楼、东海饭店、海水浴场等相继建城,尚有一批中、西、日式旅馆、多种风味的餐馆、咖啡馆,戏院、电影院、台球房、高尔夫球场、划船俱乐部等娱乐设施齐备,随之交通事业也有相应的发展,青岛海上运输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开发,令人刮目相看。
这同时期的运动场的建设,青岛市民礼堂也被认为是沈鸿烈主政时期的市政建设业绩之一。资料显示,自1931年12月沈鸿烈出任青岛市长以后,沈行政方针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市政会议进行。市政会议每周举行两次,出席会议的有市长、秘书长、各局局长、市属各处、所的负责人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事等。会议内容一般是讨论贯彻施政方针,决议提请审议事项,审议财政预决算及经费开支,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但也议些小事,如小学教师生孩子发补助等。当时青岛的年财政出纳预算,1932年至1937年六年,一直在450万至600万之间浮动。一般说来经常费每年约350万至360万之间,临时费每年约160万左右,临时费主要用于开发性的市政工程建设及公用设施。青岛市民礼堂的出现着实是因为一种集合的需求:因为在30年代初的时候,政府找不到一间可以由自己支配的公共会堂。机会是在1932年出现的,是年,当局决定将第四公园的一大块地皮出售给中国银行、中国实业银行、金城银行等一批资金雄厚的金融企业建银行大楼,遂作为条件,由这些金融资本家捐资3万元,建造一座公开礼堂。有一种说法,礼堂最初拟选址在中山公园的西边,但因有礼拜者指太偏僻,便改为将兰山路上的港务局检疫所拆迁,在原址上由基泰工程司郑德鹏设计礼堂。据《青岛大事记史料》记载,1934年4月20日,大礼堂建筑地址业经选定于兰山路,建筑图样、预算说明书亦经绘制完竣。另有史料大致叙述,建筑面积672平方米的青岛市民礼堂始建于1934年3月,次年建成。青岛市民礼堂建成时,设有700多个座位,是青岛最大的公用礼堂,重要集会均在此举行。沈鸿烈鉴于当时私房租赁费高昂,经市政会议决议拨款,在台东、台西、四方修建平民院,供劳苦大众居住;在西镇、大连路修建警察宿舍,专供警士住用;整修西广场、马虎窝、脏土沟等。1933年7月,沈动员刘子山捐款5万元,在贵州路24号建筑平民院一所。资料记载,这些工程设施,均由工务局勘查设计,招标承包,监督施工。
当然,沈鸿烈虽然办了很多的实事,但自己也为自己在青岛捞了不少“好处”。他在信号山路八号建筑一座大型住宅给最宠爱的二太太,在山海关路三号建设一所别墅给三太太,自己则和大太太住观海一路八号市长官邸。
当然,他在青岛期间也有些败笔,最突出的事件,即遭到海军部下的刺杀,和在崂山太清宫被监禁,以及海琛、肇和、海圻三舰叛逃等,使其脸上无光。因此,他始有拟辞去市长职务之举,由于在青岛各界代表,并联络胶东各地要人,发起挽留行动,始免。
此外,在青岛发生几起涉外事件,处理得体,受人赞赏。1937年12月4日,沈鸿烈奉蒋介石电令实行“焦土抗战”,12月18日,得知日军要占领青岛的消息,当晚将日本在青岛的九大纱厂和沧口日人太阳橡胶厂同时爆破。于27日撤退到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