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烈与崂山的开发(5)
辛亥革命网 2011-12-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神清宫与大劳观、大劳村作三角点之鼎足式。今以路连之,均经新修,展宽夷平,较昔日之崎岖山阿者为便利矣。宫中屋宇,历经谆属庙祝重修。面南新筑一树,焕然改观。此时,夕阳在山,光照林际,益觉相映增色矣。五点半下山,约二里抵大劳观宿。大劳观,在白沙河南岸;游九水峡谷之胜,必出此道;而赴王哥庄海滨各处者,亦可假此休息,诚所谓东道主人也。往年,屡属庙祝整理庙宇,并为借箸规划,助以资财,今已更新。昔之厩舍当门者,今已移于东偏别院,山门宏启,颇具规模,院宇整洁,与昔之人畜同栖者,回然改观。又于十亩竹园中,筑小亭,寓坐其中,恣眺河渚风物之美;晚霞来自重嶂之外,光彩照人,此观盖有起色矣。
晚餐后,因与僚属计议,日后整理山林方案,拟从筑路入手。惟所经过白沙河岸北诸村落,均极贫困。县政府经费支绌,当然无力经营,日后如其划归青市,由市经费年支二三万元,补助各村,或尚得勉力为之耳。
2、十月廿七日,是为环游之第二日。早六时即起早餐后,复南循后殿纵览殿宇建筑及院中碑碣。七点乘汽车出发,循大庄路向东北行,经南北岭劈石口及石人河诸村,南抵王哥庄;折而北,循即墨汽车路,经王山口浦里峡口;在峡口,庙僧出迎道左,因下车登小山巅,相其附近形势。
峡口者,山脉南北,由此分行,与南北岭相类。但此间冈陵卑下,不若南北岭之雄峻耳。南望三标三峰,衔接其前,尚在数里外;西望则“不其”为最高,峡北为烟台山,东连豹山,向东北走降为平冈矣。询之寺僧,庙盖墨城准提庵之下院,是与华严寺皆同一源也。
因辞寺僧,乘车而去;九点至大桥,欲访康成读书处遗迹,沿途询之村人,多瞠目不能答。询以黄家书院,闻有知者;但云书院不知在何处,仅闻此名耳。证以地图,尚列有黄家书院之名,因准此方向循不其山之南,向正西山口行去,道至此,歧为二。西北去墨城;而入山者须西南行。乃换乘山轿,经东葛家夼,循不其山(亦称铁旗山)南至崖里,是处道又有歧,询之村人云,南道棉花,盖赴黄石宫黑涧之小道也。西通百福庵,则赴即墨西乡之道也。遂西行,就山口处登高远望,因间隔数峰,北望不其山正峰不得见;东望三标,益形雄峻峭拔,南北三峰相连,每一峰又各附有数十小峰,森立如剑戟;村人谓三标不可上,所言盖不虚也。南望王乔崮,则见大岩耸立巅上,距所立处,尚间三四岭。王乔崮殆偏踞岭之西麓,故在山阳眺之,远不如自山阴南望之为伟观也。由此西望墨西诸村,历历在目。盖崂山北脉,尽于不其,不其以西,无复有高岗大岭矣。
百福庵在不其西阿,游人自山头瞭望之。因即循崖西下,曲折入庵,寺宇宏敞,建筑视华楼聚仙诸宫观转为富丽。庵中有萃光洞,庙碑乃清康熙五十六年,邑人黄鸿中所撰也。出庵西下,经庵后铁旗后诸村,环不其山之北麓,复抵西葛家夼村,时已十二点,因就场圃野餐。场供晒谷之所,经石磙压过,其平如砥,且甚洁净。并就村农购取地瓜萝葡藉以供餐,备尝田家风味矣。
午餐毕,一点半,远望不其山作别,循小涧东行,二时至大桥乘车。更由原路往王哥庄,赴鳌山卫,抵卫已三时半,稍息即赴汤上,访温泉,取水一瓶,携归化验。此间道路崎岖,由卫至汤上二十里大部未能通车,行程多出于徒步,比及回卫,已逾六钟,因就海军陆战队营舍宿焉。汤上温泉,温度颇适用,惟水中所含原质,尚待化验,日后拟修一路,俾通汽车。浴池及憩息之所,均须别为规划,庶几宾至如归,而不负此天然之疗养院也。
3、廿八日,是为环游之第三日。早六点起床早餐,即为海军陆战队训话,半小时毕。乘车出发,过王哥庄稍息,又为王哥庄之陆战队训话半小时,时已九点矣。乃发王哥庄,瞬息即达萧旺村,改乘山轿,循萧旺河入山,约二三里,达塘子观。
观在山半,是为文笔峰之西麓,昔郭华野尝读书于此。清末有道人吴介山重修,并延掖县名士林砥生,设帐其中。相去卅年,今则倏无人居,仅存废宇而已。观属修真观所有,因属庙祝更行修葺,并允予资助。此处幽邃,且萧旺河西通北九水,西南通滑溜口;由土浅岭至此有小道,沿途处境甚幽,可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