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馆主陈范(5)
辛亥革命网 2011-10-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周宇清 查看: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春,陈范去了香港,访《中国日报》负责人陈少白,陈是孙中山的密友,也是一位热心革命的志士,陈范见到陈少白,因志趣相投,又因同是报业界人士,彼此晤谈甚欢,陈范受到陈少白的优礼款待。陈范在这个东方大都市里游览了一番,看看没有什么适合自己的职业,决意仍回上海。1905年夏,陈范从香港回到了上海,谁知这一回来,陈范竟是自投罗网。苏报案发生后,清廷通缉捉拿陈范未得,并没有就此罢手,在日本期间,清政府仍企图通过外交途径将陈范引渡回国,但被日本政府拒绝。这次陈范一回来,就被清两江总督端方的侦骑探得,有人向端方献计说,前年苏报案发生时,领事团不肯引渡,即使抓住了陈范,也不能将他处死,现在他回来了,不如派人以其他的罪名告发他,这样,就可将案子归内地处理,那怎样惩治他都行了。端方同意了这个献计者的阴谋,逮捕了陈范。
陈范在狱中关押了一年多时间,后经多方营救才被释放出来。1906年秋,陈范出狱,移居浙江温州,在这个地方又住了一年多时间,此时的陈范依然是孑然一身,生活贫困,过着居无定所、飘泊不定的生活。
后来,陈范来到他的妹夫汪文溥处,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汪出任湖南醴陵县令,1906年,同盟会发动萍浏醴起义,汪准备起义响应,还没有发动,就被清政府的密探得知并报告给了北洋大臣袁世凯,袁立即命令醴陵、江宁、武昌、长沙等地遣兵会合,同时也因为萍浏醴起义很快失败,汪文溥等人也就没有再行动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汪文溥还是保护了许多革命志士,但是这样一来,汪文溥就有很大的革命嫌疑,经汪全力辩解,事虽解脱,但不久又被奸人李青璜指控为革命党魁,汪终于遭到了革职的处分。此后,汪文溥滞留长沙,以观时变。陈范则往来于醴陵、长沙之间,心境十分悲凉。
再入革命潮流
陈范与友人往来,似乎忘却世事,其实不然,他是“深自韬晦”,静观时变。一旦时机成熟,他又会走入革命的行列,为革命积极奔走。
1907年5月22日(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一日),潮州黄冈驻军搜捕革命党人,黄冈革命党人被迫仓促起事,占领黄冈,湖南也受其影响,汪文溥准备乘机兴兵响应,陈范将新军协统定兴人刘玉堂介绍给汪,说:“此勇士,缓急可用。”可惜,这次黄冈之役由于清军大举进攻,起义军装备落后,粮食又不足,与敌军激战后,死伤惨重,最后归于失败,汪文溥也因准备响应而事情败露,被捕入狱,陈范与史良辗转营救。
这时,陈范的生活仍然十分拮据,可屋漏偏逢连阴雨,1910年5月,陈范患上了严重的足疾,一百余日不能移步,疾病的缠绕、内心的煎熬,使陈范心力交瘁,几乎死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未能忘天下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湖南起义响应,两湖革命党人本为一体,可谓唇齿相依,武昌起义一爆发,湖南革命党人也跃跃欲试。1911年10月22日,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率新军和会党攻打长沙,成立了湖南军政府,焦达峰、陈作新分任正副都督。陈范打算派汪文溥前去劝说都督焦达峰和新军协统刘玉堂率兵援鄂,不料形势骤变,立宪派与那些手握军事实力的旧军官站到了一起,发动了兵变,先后杀死了陈作新和焦达峰,劝说一事也就无果而终了。
湖南光复后,陈范与汪文溥共同参加了湘桂援鄂联军,陈范在湘桂联军司令部里任书记,这是他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日子,清朝覆亡在即,夙愿即将实现,这对于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生活而仍心忧天下的陈范来说,自然是深感欣慰的。可惜当时的湘桂联军司令沈秉堃,毅力不足,又无远志,陈范对他很失望,于是在1912年3月陈范离开了湖南回到了上海。
晚年的陈范虽然仍倾心革命,但也没有忘记他安身立命根基的文化事业。1909年,柳亚子等发起成立了南社,这是一个提倡民族气节,鼓出反清革命的文学团体,出于对旧式诗词的爱好和对革命的向往,加之南社中的重要成员如柳亚子、高旭、陈去病等或是陈范的密友或是他敬慕的志士,陈范也加入了南社,他是南社最早的成员之一。此后,陈范与柳亚子等相往还并以诗歌唱和,写出了许多抨击反动统治、悼念革命先烈、缅怀民族志士的诗歌。1912年6月,陈范又于柳亚子、高天梅、叶楚伧、李叔同等一起十五人发起组织了与南社并驾齐驱的国学商兑会,就是要在西学东渐的大潮冲击下,担当起保存国粹,进而担负起国学重建的责任。6月30日,该会宣告成立,会址设在松江张堰镇。出版刊物《国学丛选》,第一集于1912年9月发行。陈范为国学商兑会做了不少事情。
在上海光复后的这段日子里,陈范的内心是充实的、愉快的,他和他的亲友们又一次活跃于上海报界,陈范本人也重操旧业,任《太平洋报》笔政。国家新建,百废待兴,一个以救国救民为职志的报界宿耆,怀着对民国的美好憧憬,运用手中的笔,勾画新国家的美好蓝图,他接连发表了一系列政论文章,宣扬共和,力图将中国引向现代国家的轨道。
1912年7月,陈范应北京《民主报》社的邀请,与仇亮一起赴京,陈范任该报编辑。在京期间,陈范发起组织了国学商兑会分会,希望通过分会的创立,壮大南社和国学商兑会的影响。在陈范的努力下,许多人加入了该会,并有女子加入,从而使国学商兑会有了女会员,这也是陈范重视女子教育和参与社会活动思想的反映。另外,陈范还介绍了朱师晦及其女公子等人加入南社,陈范为南社的发展是作出贡献了的。
但是,陈范与时任《民主报》主笔的景耀月政见不合,同时又因水土不服,不久,陈范打算离开,吴漫庵邀他去桂林一游,他因经济困难不能去,史采厓约他去湖南,他也谢绝了,他想回常州,多年的艰苦生活,陈范也渐感衰老,遇事力争,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陈范回到了常州,后来。他又从常州去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