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馆主陈范(2)
辛亥革命网 2011-10-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周宇清 查看:
从铅山知县到《苏报》馆主
像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读书人一样,陈范在接受了几年正规的封建教育后参加了科举考试,希望能够取得功名,谋得个一官半职,显赫乡里,光宗耀祖。一开始还差强人意,中了秀才,但在接下来的考试中,陈范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竟是“累试不第”,此时陈范仍幻想走科举致仕这条道路,在科举无望的情况下,捐资买了个知县的头衔,但陈范后来仍然参加了科举考试,终于得中乙丑(1889年)乙科举人。这时陈范已是年届三十岁的人了,多年的科场生涯,使他无意于再应试,于是在1891年就任江西铅山知县。
铅山位于江西东部的闽、赣边界,本来这也是个人才辈出的文化名区,但到了近代,该县变得糜烂不堪,自然灾害频发,人治也很成问题。
面对铅山的秕政,陈范决定次第整顿,革除弊端,但是遭到地方恶势力的阻扰和反对,也为上司所不满,陈范的上司巡抚旗人德馨就是个大贪官,陈范从心眼里瞧不起这位上司,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
本来文人陈范涉足官场已是力不从心,又被放到铅山这样一个弊窦丛生的地方,更是雪上加霜,就在这个岌岌可危的局面下,铅山县的河口镇爆发了该县规模最大的一起教案——河口教案。
事发后,在处理教案问题上,陈范的意见与巡抚德馨的看法很不一致,本来德馨就对陈范不满,现在正好利用这次机会将陈范弹劾落职了,时间是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陈范的落职,是陈范人生的一大转折,标志着他通过读书或捐纳走上仕途的道路的终结,也即传统的人生道路的断绝,陈范须要另谋新的人生道路。
落职后的陈范,心情十分抑郁,梦想的仕途断绝了,对他的打击自然不小。聊以自慰的是读书、作画、写诗以及和朋友唱和,闲时也以编辑母亲的文集自娱。
1897-1898年之际,陈范来到上海,打算在上海找个谋生的职业,一日从朋友处得知,《苏报》欲出售,正在寻求买主,考虑到自己对文字工作的兴趣,陈范准备尝试一下。
《苏报》创刊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6月26日,日刊,是一家日商报纸,这一时期,《苏报》的内容是十分陈腐的,所载大多是市井琐事,甚至以黄色新闻吸引一些无聊读者,以此扩大销售量,并多次利用论说索贿,当然也少不了一些阿谀谄媚权贵的事。这样的版面是欺骗不了真正有识见的读者的,不多久,该报就因销售不畅而亏折日多,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出售给了陈范。
陈范接管《苏报》后,摘去外商的牌子,将它变为中国人自己的报纸。陈范的妹夫汪文溥、儿子陈仲彝、女儿陈撷芬也赶来馆中帮忙。
此时正值戊戌政变后,舆论普遍低调,即使是上海租界也是如此,而陈范不为时局所动,毅然坚持维新立场,倡导立宪保皇,乃至“时人多以康党目之”。应该承认,陈范接管《苏报》后,一改其原先的平实内容和陈腐气息,在严峻的形势下,坚持自己的立场,“高唱保皇立宪之论”。是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的,是须要勇气的,为此,《苏报》受到了流亡日本的梁启超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