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庵先生年系(10)

辛亥革命网 2012-06-1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静庵工作室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为复原历史真象,便于各级组织考察刘静庵革命历史,本室经调查走访刘静庵后人及刘静庵故里七十岁以上老者,查阅有关辛亥、民国史籍,以

  汪精卫、黄复生等入北京谋刺清摄政王载醇不成被捕。孙中山请曹亚伯筹款援救汪精卫。载醇不仅未杀汪,而且将其放走。汪谢不杀之恩,表示自当效奔走。《武昌革命真史》(前编)254-255页。

  1911(清宣统3)年,辛亥。

  三月二十九,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逃亡美国。

  四川保路运动。

  先生死前,嘱托潘季贞转告彭楚藩、刘复基、孙武等人,“吾死,清庭必懈怠,趁机举事,可成。”这是先生的最后遗言。

  五月十六,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家,被曹亚伯先生誉为“武昌革命惟一先哲”,张难先等辛亥志士称为“吾党领袖”的刘静庵先生惨死于武昌模范监狱。死时,“狱友狱卒皆扶尸痛哭,如丧考妣”。《武昌革命真史·殷子衡狱中日记》,185页。“狱外同志亦无不同声悲泣,誓为死者复仇。”范光华《父亲范腾霄》。《利川文史资料》,1986,第一辑,67页。曾任南京民国政府内务部长、司法院长的居正先生也极为悲痛,在《辛亥札记》中写道:“静庵沉练有深识,能持大体,识者许其有经世才,为吾鄂人才之冠。其死也,有识者惜之,谓非独吾鄂之不幸也”。11页。

  五月,湖北新军党人欲在武昌义举,因未很好组织,流产。见《武昌革命真史》(前编)378页。

  五月,孙中山在美国旧金山,要求同盟会员加入洪门。五月二十二,同盟会与致公总堂都发出了告示。冯自由《革命逸史》。

  八月十九(10月10日)夜,经日知会革命党人前赴后继,长期不懈努力,武昌起义终于爆发。日知会领导人之一吴兆麟指挥一夜激战。光复武汉三镇的指挥者大多是日知会员,如吴兆麟、张振武、蔡济民、李翊东、程国贞、邓玉麟、汤化龙、熊秉坤等等。各省新军响应武昌起义的领导者,也大多为日知会员。见《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义》(正编)。曹亚伯先生在《武昌革命真史》中,写到武昌起义壮举时,万分感叹:“可怜,辛苦经营武昌革命惟一先哲刘敬安先生竟于辛亥五月十六日庾死于武昌模范监狱,不克亲见此壮烈之举,为之主持大局,悲哉!”(正编)41页

  九月十六,日知会建将吴禄贞遇害。吴曾与徐祝平、徐于等在东北收复被日本人强占的土地,令日本人切齿。

  武汉保卫战在义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仅坚持月余兵败。十月初七,汉阳失守,黄兴欲炸汉阳兵工厂,被吴兆麟、张振武、李翊东等人制止,黄兴与李书城等逃离武昌。

  十月初十,各省推湖北军政府为中央政府。

  十一月初六,孙中山从欧洲回国抵上海。

  1912(民国元)年,壬子。

  二月十二,清帝退位。

  副总统黎元洪提议,民国政府追赠了先生“大勋位”。

  之后的政治斗争,先生遭到无理无情打压,灵魂也遭迫

  害。有关他及他创建领导的日知会革命历史,面目全非。

  注释:

  壹:本《年系》资料来源:

  一、刘公静庵后人及故里长者回忆。

  二、档案、史料

  《利川文史资料》(第一辑),1986年。

  台北清史编篡委员会《清史》(第八册),台北国防研究院出版发行,中华民国50年10月台初版。

  湖北省政协文史委《湖北文史资料》1981年,第四辑, 2011年《辛亥革命专辑》第二期。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第3期。

  《潜江日报》2011.10.11,7版。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