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领袖陈嘉庚与孙中山先生(13)

辛亥革命网 2012-05-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孙中山先生从事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历程中,曾受到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评价:“华侨是革命之母”,这

  1940年3月至7月,由陈嘉庚率领的南侨总会组织慰劳团回到祖国,慰劳抗战中的祖国军民。在此期间,陈嘉庚在重庆与延安的调查、考察最为详尽。当年5月31日至6月7日,陈嘉庚访问延安,实地调查和所见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当时,毛泽东亲自接待了他,并盛情招待了一顿非常俭朴的便饭。吃饭时,就在毛泽东的窑洞门口摆了一张桌子,这个桌子桌面不平,上面铺一张纸,纸铺了以后,菜还没有端出来,风把纸吹走了,于是干脆这张纸也不要了。毛泽东说,你是远方来的客人,所以特地买了一只鸡,煮了鸡汤款待你。这时,陈嘉庚感受到了延安精神:朴素、平等、自由,这与他的理想非常吻合。通过耳闻目睹,陈嘉庚说,共产党一点也没有国民党报纸上宣传的那种“恶匪”形象,他们管辖的地方实行民主化,官兵平等,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凡事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军民团结,同仇敌忾。边区政府支持农民开荒生产,鼓励工商发展经济,百姓言论自由,八路军战士苦练杀敌本领,都给陈嘉庚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百闻不如一见。延安的社会现实,使他感到非常的兴奋,,并发表演讲,盛赞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的新气象,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侵,他以年近七旬之年被迫隐居印尼玛琅一学生家中。为防落入日寇魔爪,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一粒氰化钾备用,并坦然自若地说:“人生自古孰无死!万一不幸被捕,敌人必强我作傀儡,代他说好话,我决不从!那时一死以谢国家,有什么不得了!”铮铮铁骨,令人钦仰!他的遗著《南侨回忆录》等,颇有史料价值。

  于1950年6月刊行了由他著作的《新中国观感集》,使人们大饱眼福。开国不久,陈嘉庚先生归国观光,曾到过全国各地。他来到过青岛时,对发展经济,谈过不少建议,尤为对科学、卫生、教育等项事业分外关注,并多次提及赈灾工作。尤以对毛泽东主席的极高评价,更是感人至深。

  他在《新中国观感集》里,表达了他对新中国的一些希冀。以《除旧能布新》为基本出发点。他在书中,对国家各个方面都谈了不少建议,不乏创见。不仅有关发展经济的《发展水电力》、《建设铁工厂》等,还有关人民生活的《早婚促短寿命》、《吐痰与狂咳》、《挑粪尿时间》、《水与人关系》等。在《沿途观感》和《沿途日记》里,随时到处发表感想,强调《多难兴邦》,鼓励人们要《城市须力求现代化》。对领导多有评述。在《毛主席人格》、《毛主席为人》、《毛主席诚恳俭仆周总理有如钢人》等条目里,赞颂毛泽东主席。

  陈先生说:“以我国土地之大,人民之众,民气之烈,若有良政府领导,定可与列强并驾。就毛主席而言,文武才干,英明智慧,不但为我国历史所未有,亦为世界所仅见。将来新中国建设成功,其光荣芬芳,前古后今殆无出其右,为公为私,安肯自屈卑下,附庸于人?”

  “对毛泽东主席的印象是:态度诚恳,慈祥,温和,俭朴,而且很能体贴别人的困难。”并引用他人的话说毛主席:“虚怀若谷,文学极好,所发文章皆自手出,未有人增一字。……又谓毛主席记忆力极强,所看翻译外国书,连偏僻江河之名,亦历久不忘。1947年,国民党攻占延安,毛主席同四千军队最后夜时撤退,经过许多战役,历许多路程,越年克复延安,由原路返旌,对当时经过区域,作战情况,皆能逐一说明辨是非,伊及诸将领,咸钦佩其记忆力高强。新中国将来建设成功,毛主席万古光荣,缘中国为世界最大国,而造成新中国,亦最艰难,其丰功伟绩,前后古今,殆无出其上。”曾说:“抗战时期,曾经和毛主席会过一面,当时就凭私人见面的机会,瞭解毛主席的为人,可是还不知道对别人究竟怎样,及至此次回国,常在会议中或其他公众场合接触,始知毛主席待人接物之态度,确系诚恳慈祥而温和。抗战时期毛主席所穿为粗布衣服,今日亦然,最近虽增添一套呢质衣服,亦系为参加盛大典礼之用。毛主席所置傢私,以及屋中之一副皮沙发,虽较在延安时所用者精致,但均系旧物而已,与北京其他各处之华贵傢具比较,则并未见华贵,由此足证毛主席俭朴之一斑。”当说到毛主席的民主作风时,举例曰:“可以从国旗的选择来证明。当政府向全国征求国旗图样时,应征的国旗达四千多种,大家都在择选的工作上感觉烦难,那时,毛主席提出一个主张,说凡是有铁锤镰刀的图样,都不必加以考虑,因共产党旗帜本有镰锤图案。毛主席认定当前国情应组织联合政府,所以国旗上就无须标明某一党的特征,由此也可见毛主席的伟大政治家风度之一斑。”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