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领袖陈嘉庚与孙中山先生(12)

辛亥革命网 2012-05-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孙中山先生从事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历程中,曾受到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评价:“华侨是革命之母”,这

  附二: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新中国观感集》

  陈嘉庚先生是 20世纪上半叶东南亚一带名闻遐迩的华侨企业家。在建国后曾任全国侨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并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老人。

  解放初期,陈嘉庚在游览过崂山之后,曾向青岛各界人士做过报告。笔者在青岛山东大学礼堂呤听到陈嘉庚先生的讲话,尽管他那闽南话,让北方人难以听得懂,可是有幸一睹他的风采,也是令人永世难忘的荣幸事。

  1949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前夕,举国上下都为即将诞生的共和国而欢欣鼓舞。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 当天下午6时,毛泽东率领全体政协委员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奠基仪式,并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随后,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到1951年,共收到140多件各种形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修改方案(截止最后定案时共收到240多件)。海外华侨也积极献计献策,华侨领袖陈嘉庚组织华侨绘制了图纸,并制做了水泥柱头模型,花费15万多元(旧币)运费寄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工程处。 纪念碑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块大石料,称得上是中国建筑史上少有的完整花岗石。它采自青岛浮山,石坯长14.4米,宽2.72米,厚3米,重达320吨以上。说明为建碑陈嘉庚与青岛市都一齐做出了贡献。

  陈嘉庚(1874-1961), 原名陈甲庚,后改陈嘉庚,字科次。祖籍福建省同安县。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在集美这个小渔村里出生,其父陈杞柏在当时新加坡镜商。他少年时期,奉父命赴新加坡随父经商,1890年在新加坡顺安米店习商,辅佐父业;两年后出任该店经理。1893年至1900年间,三度返回中国结婚,葬母等。1903年其父破产,顺安米店亦随之倒闭。1904年,陈嘉庚开始独资创业,从事菠萝种植、加工和橡胶、制造等业而获得成功。开办新利川黄梨罐头厂。以后扩大经营,兼及米店、米厂及黄梨园(福山园)。1906年开始在福山园种植胶树,以后陆续扩大至柔佛一带。1916年起,全面转向树胶业,创办制胶厂;并与人联营裕源,振成丰与槟城三家树胶公司,在马来半岛,印尼扩大树胶种植。到1925年,资本已达叻币1200万元,胶园面积15000余英亩,工厂三十余间,雇员3万2千余,人称东南亚“树胶大王”。 跟许多海外爱国华侨一样陈嘉庚致富后不忘苦难中的祖国,欲“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除曾加入同盟会、资助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以及倾资兴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冀望“教育救国”外,还在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惨案后,义无反顾地领导华侨社会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0月,他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亲任主席。翌年10月10日,他又联络南洋英、美、法、荷等各属殖民地华侨代表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并被推举为主席。作为东南亚华侨抗日救国运动的最高领袖,陈嘉庚带头捐款购债献物,精心筹划组织,使南侨总会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便为祖国筹得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款项。此外,为鼓励侨胞多寄赡家费、增加祖国外汇,组织各地筹赈会为前方将士捐献寒衣、药品、卡车等物资,以及在新加坡和重庆投资设立制药厂、直接供应药品等,陈嘉庚都无不殚精竭虑,逐一谋划、落实。1939年,他应国内之请代为招募3200余位华侨机工(即汽车司机及修理工)回国服务,在新开辟的滇缅公路上抢运中国抗战所急需的战略物资。陈嘉庚十分关心祖国抗日阵营内部的团结,1938年10月,曾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从新加坡发电报,向重庆国民参政会提出“在敌寇未退出国土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的提案,给予汪精卫妥协投降势力以当头痛击,轰动一时,被引为美谈。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