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等地的起义与独立斗争(2)
辛亥革命网 2010-08-26 00:00 来源:山东省情网 作者:山东省情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烟台自1861年开埠后,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工商业城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武昌起义后
收复登州的起义计划,由分处海湾两岸的山东革命党人共同商定,分头进行准备。徐镜心在大连负责全盘指挥。他致函孙熙泽,劝其参加反清革命。孙大为惊惧,也步光裕后尘潜赴济南,一去不返了。莱州籍志士邱丕振和营口籍党人连承基筹款,通过日本友人仓谷桑铭由旅顺购到一批枪械。徐镜心等在大连联络了准备光复东北、因力量不足未获成功的刘艺舟等人。刘原系一伶人,后加入同盟会,他联络的一批绿林志士“平素受官吏压制,颇有反抗精神,倾向革命,不计名利”(《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4期),成为南渡攻打登州的重要力量。
1912年1月14日晚,急进会革命党人二三百人秘密携带武器,乘坐大连至烟台的日本定期邮船“水田丸”启程,中途从行李中取出武器,威逼船长调转舵头驶向登州。登州方面,革命党人当日午间已得“明晨货到”(即暗示革命军明晨到登州)的密电,柳仲乘即召集同志加紧准备迎接急进会同志。15日黎明,“永田丸”泊靠登州码头,守敌未曾防范,刘艺舟率领的剧团团员拥有20多支枪,他们一齐向天开火,无枪的团员也持演戏用的假枪和一些旗帜以壮声势。清守军官兵不知虚实,慌乱中逃的逃,降的降,岗哨被革命党顺利拿下。
随后,革命党人进攻水师营,此处已为水师营内部的革命派所掌握。尽管烟台军政府的内奸王传炯私下通敌,发给登州统带王步青电报中告知“革命党拟取登州”(《山东近代史资料》第2分册,第167页),让其严防,但惶惶不可终日的清兵不摸底细,终不堪一击。
蓬莱知县比较识趣,接受革命党人的劝降,在县署外悬出白旗,其他文武官员也纷纷投降。至上午9时,登州被内外两路数百名革命党人合力攻取。徐镜心、刘艺舟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及各省军政府,报告收复详情,欢迎南方革命党人赴鲁,以便会同北伐。孙中山先生得知这一消息十分高兴,说山东也有我们的地方了。刘艺舟等艺人多次唱过梆子《打登州》,没想到这次真正演出了一场武装打登州的活剧,成为梨园传扬的一段趣话。
徐镜心一向主张“单做革命工作,不论职位高低”(同上书,第168页),当革命党人在登州府衙研究组织山东军政府时,“众颇属望于子鉴(徐镜心字)”(同上书,第131页),但徐镜心不听从众人意见,力辞不就,将都督一职推让与东北的连承基,自己任参谋长。登州首富、毅军统领宋庆之孙宋赓廷和清政府蓬莱知县王荩臣分别担任了财政部长和民政部长。而热心革命,“捐助军饷最多”(《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4期)的邱丕振却没有被安排一定职务。登州的轻易得手,使连承基颇为自负,由此也助长了他的轻敌思想。邱丕振诚意相劝,反使连大为不快,革命派内部出现了分歧。
此时,连承基、徐镜心等军开赴黄县前线与清兵作战,刘艺舟、邱丕振留守后方。邱自称鲁军总司令,驻于衙署。这样,连承基与邱丕振由龃龉不和到公开分裂,二人已无合作的可能,连承基一怒之下出走烟台。
黄县毗邻蓬莱,是胶东富庶开化的大县。在徐镜心等人的带动下,黄县青年学生外出留学的数量之多,在胶东诸县中是首屈一指的。徐镜心、徐文炳、赵踵先、王学锦、徐镜古、李瀛海先后在日本加入了同盟会。徐镜心等回国后,大力宣传革命,吸收拥护革命的王治芗等40多人入会,壮大了革命势力。
省城济南独立取消后,张彦臣按照革命党大明湖秘密会议的精神,回黄县积极策划独立斗争,以学界为重点广泛开展活动。徐镜心在烟台创办共和急进会后,派曲世勋到黄县,会同地方同志组织共和急进会分会,仿照甲午战争期间建立地方团练的先例,利用旧团练总局的枪械,编练民团,招丁训练。
占领登州后,徐镜心等决定乘机发动黄县起义,便派邱典五和邱子厚去黄县,联系当地革命党人。黄县革命党人闻风而动,1912年1月16日晨,张彦臣等迅速以少胜多解除了冬防队清兵武装,起义初战告捷。
当晚,姜炳炎由登州统率300人抵达黄县。张彦臣等已将独立大旨公布于县城各机关,连县令刘式镛见势也表示赞同,与革命党人同往欢迎。革命军攻城时几乎未遭任何抵抗即将县城占领,城内商号悬灯结彩热烈祝贺。
1月17日,县署举行欢庆独立大会,数百商民参加,改县署为民政署,刘县令为民政长,王治芗为副民政长,由姜炳炎任司令,负责全城治安。张彦臣主持民政署外交工作。
黄县地域较大,其西部滨海北马、龙口、黄山馆三镇,是县城前沿军事重地,以北马位置为最重要,均在清军掌握之中。这是发展黄县革命形势的最重要的障碍。1月19日,黄县民政署派安静山率敢死队120人进发北马;又派徐镜古等20余人袭取龙口。龙口镇成立了民政公署,徐镜古被推为署长,收回了龙口海关行政权。
登州、黄县相继独立,革命军声势大振。王传炯秘密致电莱州清总兵叶长盛,称黄县等地革命军“力弱易取”,请求派兵围剿。清军获悉黄县情况,便派标统、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玉振率兵一部,配以大炮、机关枪,直扑黄县。1月20日,革命军与从新城、磁口开来的防营600余人交火于北马、黄山馆。革命军初战失利,回城防御。傍晚,连承基、徐镜心率200多人自登州前来增援。
次日拂晓,敌人以大炮攻城。徐镜心力陈屯兵城内弊多利少的道理,将兵力调往城西,分屯各村,保存实力。
黄县之役在当时全国新旧势力走向和谈的形势下,成为引人瞩目的一个斗争焦点。在山东革命党人急电请求下,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黄兴派沪军司令刘基炎率沪军赴鲁增援。杜潜暂代山东军政府都督,胡瑛赴鲁,以加强山东革命势力。刘艺舟率鲁军敢死团赶往黄县。
敌军闻革命军纷纷赶往黄县增援,胆怯而退,黄县局势暂得平安。革命军抓紧健全革命政权,成立了黄县军政府。
1月27日,赶至黄县的沪军和鲁军敢死团共同进攻敌人盘踞的北马镇,革命军攻势凌厉,经肉搏战,占据北马。28日,革命军继续西进。次日清早与敌援军在柳行西交战,敌军由西、南、北三面围攻,革命军退守张家庄。增援部队抵达后,革命军进行反攻,击退敌兵,并歼灭其数十人。战斗中,革命军以200余人战胜清军七八百人,“足证民军之无敌矣”(《民立报》,1912年2月8日)。
正准备西攻莱州时,革命军队伍中发生了严重内讧。刘基炎自恃力量雄厚,久处客军地位,认为得不到信任重用,心中不快,便借口鲁军敢死团不听他的命令,率部负气东去。
2月7日,清兵由西、南、北三面猛攻黄县城,革命军在徐镜心指挥下顽强抵抗。相持几天后,饥疲交加的革命军力渐不支。他们一面致电南京、上海、烟台、登州告急,一面派人东去登州、烟台请求援兵。2月10日清晨,清军由城西北登城,突破防线后,大批闯入城内。据守3日不见援兵的黄县不幸陷落。连承基、徐镜心等率军政官员奋力突围,撤往烟台。王治芗以守土有责,坚决不退避而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