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3)

辛亥革命网 2011-03-05 00:00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李建忠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近化是近代中,辛亥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

  三、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辛亥革命是一次政治革命,但同时也是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革命。革命的思想文化,是革命的先导,为变革作舆论准备,而革命的进程,又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辛亥革命不仅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的近代化,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展开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侵略,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姗姗起步和逐步推进的。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的“悉夷”、“师夷”活动,是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的启蒙,在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历程中起了“创榛辟莽,前驱先路”的作用。以“师夷长技”以图“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翻译西书、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是中国文化近代化的一次大规模实践,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进一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活跃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起了很大推动作用。早期维新思想在甲午战败后发展成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维新派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在冲决封建旧文化的网罗中建立和发展新文化,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新境界,把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辛亥革命前,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已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西方学说的大量翻译和介绍,为中国文化注入了包括声、光、电、化、理、工、医、农等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包括史地、政治、教育、商务等近代社会科学知识;新式学堂的建立和派遣留学生,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之门,并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新知识的人才;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和对西方君民共主、民主共和等民主制度的宣传,已使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君权思想仍很牢固,三纲五常和封建迷信、陋俗还未受到深刻批判,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着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实现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的目的,在从事政治、军事斗争的同时,也进行了思想文化斗争。他们在维新派垦拓过的土壤上,继续批判封建文化,传播资产阶级文化,不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突出表现在:

    近代新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革命党人十分重视报刊的宣传工作,以极大的热情创办报刊,先后在国内外创办了约一百二十种报刊,大大超过维新运动时期所办报刊的数量。同时,还编印了大量宣传革命的小册子。革命党人还注意运用文艺手段来宣传革命思想,他们利用原有的文艺形式或创造新的文艺形式,反映革命的思想内容,表现现实斗争生活,丰富和发展了文艺的领域和内涵,成为后来新文艺运动的滥觞。

    民权平等观念深入人心。革命党人认为,“世界万国,以有民权而兴,无民权而国亡者,踵相接,背相望”。因而十分重视兴民权。孙中山令广东都督禁止贩卖“猪仔”,保护华侨。通令改变身份低的人的“贱民”身份,允许他享受一切公私权利。临时参议院通过议案,宣布妇女与男子一样有参政权。孙中山还令内务部,“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日先生、日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在孙中山的倡导下,还废止了跪拜礼。这样,资产阶级民权平等的精神,就渗透到各个领域,深入人心,并一直保持下来。孔子学说开始受到批判,封建迷信、陋习开始清除。

    资产阶级教育制度代替封建教育制度。清朝教育宗旨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忠君”和“尊孔”。孙中山认为,“教育主义,首贵普及,作人之道,尤重童蒙”。南京临时政府下设普通教育司、专门教育司和社会教育司,大力推行社会教育。南京临时政府明令各地废止小学读经和跪拜孔子礼,禁用清朝颁行的各种教科书,依照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旧时学堂一律改为学校,男女可以同校,教科书内容必须符合民主精神,增加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的科目。教育制度的改革,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国基本上采用资产阶级学制,并对后世影响很大。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广泛传播。革命派在宣传民主革命的过程巾,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围绕“三民主义”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论战。这场大辩论以革命派胜利而告终。从此,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也好,张勋复辟也好,都遭到万人唾骂,落个众叛亲离、遗臭万年的悲惨下场。人民,再也不会浑浑噩噩,再也不甘听人摆布,而是前赴后继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

    诚然,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的任务。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扬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斗争锋芒直指封建专制主义,是一场追求人的近代化的运动。在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的历程中,比以往任何时期的历史事件,都具有更深刻的影响,具有更重要的地位。然而,新文化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及其后革命派进行的历次斗争遭受失败、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反思、探索新的出路的情况下发生的。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造就的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氛围,没有革命失败的激励,就不会有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但没有完成反帝夏封的任务;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没有改变中国积弱积贫的状况;推动思想文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但也没有完成思想文化近代化化的任务。然而,它为中国奠定了全面近代化的基础,它所制定的中国社会近代化战略,指引着后人为实现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而努力奋斗。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将彪炳千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