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制夷与辛亥革命(一)(2)

辛亥革命网 2011-03-04 00:00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作者:王双印; 高中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向西方制度文化层面探求救国道路的戊戌维新运动失败 ,师夷制夷与辛亥革命(一),
 

      总之.作为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指导思想的三民主义学说,是孙中山在汲取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这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场“向西方学习”的社会革命运动。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向西方学习.接触西方深层文化结构核心部分的一个标志.而民权主义尤为三民主义学说之核心。孙中山明确地说:“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学说相号召.用革命手段终于一举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从而完成了变革国体、政体的使命,同时对封建最顽固的理论——纲常名教、观念进行猛烈的批判。辛亥革命的伟大.不仅在于它推翻了一个封建专制王朝.而且

      在于它使得一切恢复帝制的尝试,都不能长久,最终都要失败。然而,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迈进的道路任重道远。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反封建方面而言.存在着严重的不彻底性。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主张.触及到中国革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土地问题,它是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革命土地纲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土地要求。但是,这个纲领没有同农民无偿获得土地联系起来.不赞成用暴力革命手段。夺富人之田为己有”.反对农民起来推翻封建地主在农村的统治基础。辛亥革命没有解决农民迫切需要得到土地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拔除封建制度的根基.革命具有不彻底性.这与法国拿破仑帝国时期解决农民迫切需要的土地问题形成鲜明的对照.从世界历史上看.早在拿破仑帝国时代,欧洲联合干涉军侵入帝国领土,企图消灭拿破仑帝国.在形势非常危机时刻.拿破仑实行了将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这一政策唤起了农民参加反对外因武装干涉的积极性.拿破仑的军队在农民的支持下.赶走了外国联合武装干涉军.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毛泽东高度评价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意义,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没有也不敢深入、广泛地唤起民众,领导他们的革命运动.此乃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