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制夷与辛亥革命(二)(2)
辛亥革命网 2011-03-04 00:00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作者:王双印; 高中华 查看:
图颠覆中华民国政权。
正如列宁所说:“整个欧洲的当权势力,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都是与中国所有一切中世纪反动势力实行联盟的”.他们同中国各个反动阶层.特别是与“那个野心家,卖国贼,反动势力的朋友袁世凯联合起来扼杀‘落后’亚洲的共和制度!“总的来说帝国主义列强就是要施展种种反革命伎俩.力图将南京革命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对革命的破坏.咄咄逼人的态势,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妥协性充分体现出来。他们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反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希望它们赞助革命。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写道:“拯救中国完完全全是我们自己的责任.但由于这个问题近来已涉及全世界的利害关系,因此,为了确保我们的成功、便利我们的运动、避免不必要的牺牲、防止列强各国的误解与干涉.我们必须普遍地向文明世界的人民、特别是向美国的人民呼吁,要求你们在道义上与物质上给以同情和支援。”其结果只能是与虎谋皮。孙中山建立的同盟会.虽然明确提出了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但因其一直存在有依靠外围支援革命的想法,所以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的对外宣言部分不仅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口号.而且明确规定:“对于友邦各国益敦睦谊,以期维持世界之平和.增进人类之福祉”.“所有中围前此与各围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偿款外债照旧担任,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保护外国居留军政府占领之域内人民财产”等,等于承认了此前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全部不平等条约。直到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王朝后,南京临时政府仍然承认不平等条约,承认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这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侵略者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有所回避.斗争锋芒主要是针对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没有把帝国主义作为直接打击的对象。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缺乏正面反帝斗争的内容。这也充分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还缺乏深刻的认识.他们向帝国主义步步妥协、退让的软骨症不时暴露出来。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困行不通。若想挽救民族危亡.必须寻找新的道路。随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处于慢慢长夜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曙光和希望.反帝反封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最
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的肩上.中国历史揭开新的篇章,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政治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英勇的革命精神.推翻了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法规,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文化革命,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思想获得了广泛传播.对于深受传统封建思想束缚的民众来说.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从此,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辛亥革命有很大缺点与不足.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仍然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为后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可贵的精神财富。正如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的那样:“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峰,它将彪炳千秋,永垂史册,享有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