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制夷与辛亥革命(二)

辛亥革命网 2011-03-04 00:00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作者:王双印; 高中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历史唯物主义 ,师夷制夷与辛亥革命(二),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变革或建立.都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制约,近代西方国家之所以先进,它们的国体、政体之所以优越于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首先在于其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师夷”的过程中虽然看到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长处.但并未认识到这种政体的建立是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他们在向西方文化深层次学习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认为只要把西方的民主共和政体移植到中困,就可以使中围富强起来,这种认识是不成熟的:此外,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有着非常系统的理论体系.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当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纲常伦理的批判很不得力,特别是由于以章太炎、刘师培等为代表的所谓“国粹派”往往过分强调发扬国粹,因而不可避免地偏重旧学而轻薄西学,有些人甚至把封建纲常名教当作“吾族之灵魂”加以颂扬.故而为后来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倒行逆施埋下了种子:再者,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注意力和目标主要集中在如何发动武装起义,尽快推翻清王朝,因此,对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启迪人们的思想觉悟.即对于社会变革的问题重视不够。当中华民国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后.大多数革命党人欣喜若狂.以为革命成功了,余下的问题就是搞实业、搞建设,包括孙中山、黄兴等人在内一度也存有这种心理。当他们发觉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并阴谋复辟帝制后.不得不又开始掀起反袁斗争。这从侧面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对于国民思想的启蒙.对于社会文化变革缺乏应有的努力和足够的准备,这需要后人来完成,于是有新文化运动之兴起。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向西方学习”方面超过了以往的任何阶级和阶层.冲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以革命手段推翻了统治中困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制订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并进行社会习俗、道德风尚等方面的改革,从而将“师夷”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达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最高峰。“师夷”方面如此.但在“制夷”反帝方面却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充分暴露出来。

      应该承认.由于辛亥革命要推翻满清专制政府.而这时的清政府又是“洋人的朝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代理人.因而推翻清廷势必影响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故辛亥革命具有反帝的性质。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卓有见识者都能比较自觉地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都看作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爱困志士孙中山、陈天华等人都纷纷向人们诉说列强环逼、清政府卖国造成的危险形势.呼吁人民起来进行反清革命.挽救民族危亡.孙中山指出:“今有满清政府为之鹰犬,则彼外国者欲取我土地,有予取予携之便矣。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陈天华用惊心动魄的文字描绘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悲惨情景:“洋人来了!”“大家都不好了!”“大好江山,变做了犬羊的世界:神明贵种,沦落为最下的奴才。唉!好不伤心呀!”革命者认为:“吾族欲破列强之势力范围.又非先破异族之恶劣政府不为功。”

       从上述情况来看.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反帝思想和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革命派进行“反满”革命首先是由于帝困主义侵略的刺激.革命是要挽救民族危亡.使中国不至于被帝国主义最后蚕食瓜分。正因为“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是要建立一个与西方列强并驾齐驱的民主共和国.所以遭到帝国主义的干涉.这是帝国主义所绝对不能允许的。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来发展它们的资本主义。中国不过是它们竞相争夺的肥肉而已.它们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国际上成为它们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论怎样虔诚地向西方国家学习.怎样忠实地向它们表示友好,还是得不到它们的同情和支持。结果恰恰相反.“老师”总是打“学生”.辛亥革命就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失败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围的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

       列强极力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扼杀新生革命政权。正如一家外围报纸评论的那样:“满廷如能保存,则彼等在中国垄断之位置,将日益巩固。倘使少年共和党胜利,则新政府将起而自行保障其权利,列强不能为所欲为,如满廷奄奄一息之时矣。”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因此强调:列强必须对中国革命运动采取适当手段“加以抑制”.“若坐视其恣肆.甚至坐视其实现共和制度.则将一发不知自制。”“其结果.必然是排外思潮更加泛滥.以致掀起收回利权之狂潮,动辄与外国人作对,必使外国之处境较前更加困难数倍。”因此.列强为了维护其在华的既得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对南京临时政府采取在政治上拒绝承认、在财政上进行封锁和扼杀、在军事上调兵遣将进行军事恫吓等手段,破坏辛亥革命的成果,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