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郧阳及时响应

辛亥革命网 2014-05-15 00:00 来源:十堰日报 作者:蒙丽娜 邢方贵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枪响。13日,湖广总督瑞澂电令郧阳府堵截革命党人。而坐拥重兵、扼守汉水的襄阳道守备喜源也一日数电,督促搜捕郧

《郧阳光复始末实事记》手稿

  (一)商定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枪响。13日,湖广总督瑞澂电令郧阳府堵截革命党人。而坐拥重兵、扼守汉水的襄阳道守备喜源也一日数电,督促搜捕郧阳革命党人。

  郧阳知府伍铨萃接电后,惊慌失措。他立即与府署文官李祖聃商定,要分散郧阳城内的新军兵力,防止新军响应起义。他们命令陆军管带(营长)张楚材立即下令把新军第29标前、后、中、左、右五营中的前队开往竹山,左队开往房县。数日后,张楚材又接喜源密电,把后队的陈德元排、马良驹排再派往房县;张楚材自率右队抵襄阳留守。此后,伍铨萃见陆军兵力已散,遂借口土匪猖獗,又招募了360名团防兵,将其中的160人充作个人卫队,其余则日夜戒严,防止郧阳新军起事。此时的郧阳府城,正规军仅剩中队及后队的半队士兵及后队队官沈权、司务长康代瀛、司书生郑家荣,且驻扎在城外东关不蔽风雨的演武厅(校场坝)。

  沈权自幼以世家子投笔从戎,聪颖异常,富于爱国心。他有感于满清丧权辱国,荼毒人民,早已加入革命党,只待时机成熟举事,光复郧阳。此时,沈权内防伍铨萃暗算,外防土匪趁乱骚扰百姓,又防襄阳道守备喜源暗中袭击郧阳,所以时时派人到襄阳侦探。

  武昌首义的消息在郧阳传开后,不少士绅、百姓冒着危险暗中与沈权联系,谋划响应武昌首义,如参事会聂炳基、翁人健、李国忠、刘震川、袁古州等。

  1911年10月17日,张楚材又从襄阳来电,命令沈权带兵移驻房县。沈权接到电文,毛发俱竖,与康代瀛、郑家荣反复推敲商量,认为这是阴谋:沈权部一离郧,则郧阳、襄阳、南阳清兵联合南下,会危及武昌义军。我部与其去后再来攻击,不如坚守郧阳。正在商量之时,参事会聂炳基、翁人健等人赶来,极力建议不可移防,而应移师郧城。于是大计商定。次日,新军入驻郧城。

  当时,川、陕、武昌的消息一日数至,城内外土匪蠢蠢欲动,加之城内陆军、巡防、民团、团防混居一城又各有倾向,疑忌丛生,城内居民都怕军队一起冲突,时局大乱!有逃往深山避难的,有逃往高寨求生的……扰扰乱乱,一日数惊。而沈权则严明军纪,并密令驻守房县的两个排星夜调回,日夜巡查不敢有一点懈怠。更可贵的是,沈权命令上半夜巡查的士兵穿皮鞋吹洋号以示威严,警示匪类,下半夜巡查的穿布鞋屏声静气以免扰民。如此无微不至地体贴商户、百姓,终使百姓安心,城内秩序逐渐恢复。

  沈权又与巡防、团防联系,晓以保民大义,一面又把任岱青先生主编的《中华民国公报》上武昌义军战胜清军及各省响应的报道油印多份,让全队传阅以鼓舞士气。而伍铨萃却将都督府传来的义军捷报秘而不发,并将喜源传来的清廷荫昌攻下汉口、义军退守武昌的假消息用公文传达到陆军,以涣散士气。沈权手下的将士见此怒目圆睁,都骂伍铨萃始而分散我们兵力,继而压我电报,涣散我军心,必须立即捕杀他!

  沈权大惊,苦口相劝众人:“伍贼罪当该杀,但国人秉性向来依赖官府,如杀伍贼,郧阳府会立即大乱。何况巡防、团防、民团五六百人都与我部不甚融洽,若因杀伍贼而与我军巷战,全城民众就会遭大难!这也不合我们保商保民保教的宗旨,暂且慢慢再说吧。”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