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地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13-11-25 00:00 来源:北方新报 作者:钱占元 查看:
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军民在湖北武昌率先举起义旗,各省纷纷响应。深受清朝统治之苦的绥远(内蒙古西部地区)蒙汉军民也投入了推翻腐朽没落清王朝的斗争,在塞外敲响反封建的丧钟。
同盟会在绥远地区酝酿革命
清政府对绥远实行“蒙汉分治”,由绥远城将军统辖,蒙古族由归化城土默特副都统管辖,汉族由山西省下设的归绥道管辖,实行分割统治。光绪三十年(1904年),山西革命党派遣同盟会骨干王建屏、李德懋、弓富魁、杨沛霖等10多人,先后来到绥远地区,向蒙汉热血青年和清朝新军(仿照西方编练,配备汉阳造、德国造步枪,故称新军)官兵宣传孙中山“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民主革命纲领,秘密发展会员、策动新军起义。王建屏以耶稣教堂学校教员和假扮算命先生为掩护,李德懋以收徒习武为掩护,弓富魁以赌场为掩护,播撒反清革命火种,在清军汉族官兵以及具有反满思想的地主、士绅和蒙汉知识青年中开展工作;以会党为主的贫苦劳动群众也是他们宣传争取的对象。包头、萨拉齐、五原、归绥、丰镇等地都留下他们的足迹。
辛亥革命先驱王定圻
加入同盟会的有土默特蒙古族知识青年云亨、经权、满泰、安祥、巴文峒、武万义;汉族知识青年王定圻(萨拉齐)、富日新、郭鸿霖(五原)、李栋成(后套)、张占魁(丰镇)、阎懋、刘兆瑞、李永清(托克托)等40多人。这些会员在群众中倡导“男人剪辫子、妇女不缠足”,在绥远汉八旗新军巡防队、地方警察、汉族官吏、绅士中进行策反工作,争取他们参加革命或同情革命,有很多人参加了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做准备。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王定圻、李德懋、云亨、经权、郭鸿霖、王虎臣、弓富魁满泰等同盟会骨干会员,讨论推翻绥远地方政府,并分别到归绥、包头、萨拉齐、丰镇、凉城等地策动绥远地方军队与山西革命军一起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