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谈:让出总统,拉下皇帝(3)

辛亥革命网 2013-09-17 00:0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董少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南北议和,是辛亥革命的重要转折。它避免了南北之间大动干戈,使政局朝着妥协、和平的方向转换。,和谈:让出总统,拉下皇帝,

  这种情况下,朱尔典只能一面向袁世凯施加影响维持停战局面,一面重新评估时局与立场。最终由主张君主立宪转变为“建立以袁世凯为首的共和政府是时下唯一选择”。

  民国成立不久后袁世凯出任大总统,朱尔典和英国方面的愿景得以实现。此后朱尔典在西藏、洪宪帝制、中国参加一战等问题上都发挥过影响,且多损及中国利益。

  “民国产婆”惜阴堂主

  在南北议和公开的谈判背后,有许多来自各方力量的神秘推手。其中最强有力的就是白手起家、被誉为“民国产婆”的江苏常州人赵凤昌。

  赵凤昌是清末民初政坛上十分活跃、很有影响的立宪派代表人物。后世研究分析,南北议和期间,协议真正达成多数都是在惜阴堂的秘密会谈之中。孙中山回国到上海的第二日,就到惜阴堂向赵凤昌“求教”。后来南方革命力量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据称也来自赵凤昌的建议。

  北方议和代表团成员冯耿光在一篇回忆南北议和的文章里,讲了一段赵凤昌的故事:有一天,北京拍来电报,我送给唐绍仪,他看过兴奋地说:“北京回电了,赶紧打电话给赵老头子。”唐绍仪一边说一边挂电话,电话里和对方仍是像过去一样有说有笑,显得关系非常密切。我觉得奇怪,就问唐绍仪:“你有要事不找伍秩老(伍廷芳),为什么先打电话给他?”唐绍仪说:“秩老名义上是南方议和总代表,实际上作不出什么决定,真正能代表南方意见、能当事决断的倒是这个赵老头子。”

  南北议和谈判交锋

  1911年11月1日

  黎元洪对袁世凯密使说:“公果能来归乎?与吾徒共扶大义,将见四百兆之人,皆皈心于公,将来民国总统选举时,第一任之中华共和大总统,公固不难从容猎取也。”

  11月9日

  黄兴致函袁世凯:“直捣黄龙,灭此虏而朝食,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当亦无有不拱手听命者。”

  12月7日

  袁世凯在养心殿觐见隆裕皇太后,皇太后发话:“余一切不能深知,以后专任于尔。”

  12月8日

  袁世凯约南下议和代表谈话:“君主制度,万万不可变更,本人世受国恩,不幸局势如此,更当捐躯图报,只有维持君宪到底,不知其它。”

  12月9日

  唐绍仪作为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南下议和,行前公开表态:“政体改为共和也可,惟君主之名义当保存,若革命军必要除去君主名目,不得不即回京罢议。”

  12月18日

  南北议和谈判正式开始。南方革命军代表伍廷芳:“为今之计,中国必须民主,由百姓公选大总统,重新缔造,我意以此说为确不可易。”

  12月29日

  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致电袁世凯:“公方以旋转乾坤自任,即知亿兆属望,而目前之地位尚不能不引嫌自避;故文虽暂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望早定大计,以慰四万万人之渴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