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首义:荣县独立还是武昌起义?(2)
辛亥革命网 2013-08-19 00:00 来源:新浪文化历史论坛 作者:严新 查看:
荣县独立与武昌起义无疑是辛亥革命中的举足轻重的重要事件,当我们冷静客观的分析荣县独立和武昌起义,不难发现这样一些历史特性。一是荣县独立是以同盟会创始人之一的吴玉章(当时东京同盟总会分派四川主持大计的同盟会会员)、同盟会会员王天杰、龙鸣剑等人为代表的荣县杰出人物,以天下己任,不怕抛头颅洒热血,勇为天下,有组织、有纲领、有策划、有目标而发起的反抗清廷的武装斗争。
1911年9月25日,吴玉章和其他同盟会会员成功的说服了荣县的乡绅仕宦高举反清大旗脱离清朝,组织建立了荣县军政府。中国近代史非常著名的一幕就这样出现了,四川荣县宣布独立。荣县军政府这个新建立的政权一直延继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期间从未中断停止,这是史上当时绝无仅有的。而武昌起义是在文学社和共进会(同盟会以外的革命组织)组织下,在起义指挥总部和机构遭到清政府破坏的情况下,一群受革命党人影响的普通士兵于1911年10月10日(农历8月19日)晚间八时自发发生的。10月1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成立。武昌起义时,孙中山远在北美,革命党人黄兴远在香港,宋教仁不在武昌,而是在上海。武昌起义的组织领导者,孙武被炸伤,蒋翊武被迫外逃,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害。因此才有武昌起义夺取武昌城后,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从床底下拉出来用枪逼着黎元洪担当上湖北军政府的都督。而黎元洪本身就是一个在当时不赞成,甚至是反对、镇压起义革命军的守旧军人,是历史的潮流和喜剧般的形式把他推向了前台,华丽转身成为武昌起义军的统领人物,这不能不说武昌起义客观上存在某些先天不足的缺陷;二是荣县独立是以“保路运动”为导火,自始至终都是在同盟会的参与和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荣县独立是在清王朝黑暗封建统治下透彻出的黎明曙光,它点燃了人们的希望之光,它昭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即将到来,极大的鼓舞了革命者及民众的斗志和决心。武昌起义则是由同盟会以外的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领导的,它是在文学社和共进会组织起义机构被清廷破坏下,由普通士兵自发起事的。武昌起义的历史原貌是偶然因素和偶然事件,导致了武昌起义的发生,但无论怎样,武昌起义的最终成功给当时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力和震撼力是巨大而极其深刻和深远的。武昌起义之所能成功与当时社会背景和孙中山先生广为传播的革命思想及社会潮流密不可分,应该说由孙中山领导下的同盟会的多次武装起义,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同时还使革命的思潮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阶层, 这也是促成武昌起义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保路运动”的兴起更使清王朝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在客观上也促成和催生了武昌起义的成功;三是荣县独立和武昌起义,一个爆发在清王朝统治下的千年古县-----荣县,另一个爆发在地处清王朝统治重要中心腹地的长江流域-----武汉,一个呈星火之源,另一个呈燎原之势。但无论怎样,荣县独立和武昌起义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的纷纷响应,遍及全国的反清浪潮使清王朝再也无力扑灭,只能在这场革命风暴中覆灭。由于武昌起义地处清王统治重要中心腹地的长江流域-----武汉,它的影响巨大。特别是在武昌起义以后,革命党人充分利用武昌起义的声势和影响,掀起了更加猛烈的反清武装斗争运动,这对以后 “中华民国”的建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华民国政府于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9月,将十月十日定为“国庆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双十节作为“国庆日”的性质被取消,但仍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日”予以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