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泰山

辛亥革命网 2012-10-18 00:00 来源:山东农大报 作者:刘观浦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前夕,记者来到泰山脚下的普照寺采访,瞻仰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参观泰山辛亥革命烈士祠,缅怀革命英烈,追寻

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纪念碑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的日子。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前夕,记者来到泰山脚下的普照寺采访,瞻仰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参观泰山辛亥革命烈士祠,缅怀革命英烈,追寻那段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品味辛亥革命与泰山文化的历史渊源,回望中华大地一百年的沧桑巨变,更加体会到辛亥革命对于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所具有的奠基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近代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清政府身上,只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才能拯救民族。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于是,革命就成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亦正是这一教育方式的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

  辛亥武昌起义前夕,由于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

  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被人称为“皇族内阁”。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维护其统治,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反抗运动——保路运动。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