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长沙光复逸事(2)
辛亥革命网 2012-10-08 00:00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任大猛 查看:
长沙城内的革命党人也躁动不安。革命党人吴作霖在长沙决定起义的前一天,左思右想觉得革命党人力量微薄,“一时举事失败,革命未成,而湘省先成齑粉,辗转思维,彻夜不寐,欲求一避免流血之法,只有恐吓、劝诱同时并用。”就在长沙起义前一天早晨,他闯到今民主东街的湖南谘议局(今省总工会),当时号房刚起床,他厉声责骂:“我是革命党人,不怕死的,我姓名叫吴作霖,我手下已有三千来人,分驻满城旅馆商店等处,除各有炸弹、短刀外,人备火柴一盒,将来举事,只要各将火柴刮燃,就可将长沙全城烧为平地。你们这帮议员,号称人民代表,现已死到眉毛巅,这时还不到局,要他们干什么!”愤愤然扬长而去。此事一时传遍长沙城,让人顿感长沙随时会像火药桶一样轰然炸得全城稀烂。其时长沙城内的玉泉山、火宫殿等处,革命党人散发传单,激昂演讲,司空见惯,警察因担心引起公愤,不再愿意过度干涉。城市革命的狂热气氛让人有窒息之感。
水风井、贾谊故居的革命之火没有点燃
1911年10月22日,一个星期天。早晨,新军49标革命代表安定超,突然穿戴整齐带着几个手持步枪的士兵,出现在长沙经武门外协操坪(今湖南人民体育场),他们焦躁不安地踮起脚尖,翘首望向长沙城内的水风井方向。这时,忽然在长沙城北,一处房屋起火。安定超马上吹响紧急集合哨。他身边的士兵,朝天鸣枪三声。新军士兵们拿起手中步枪,纷纷向协操坪集结,湖南辛亥革命拉开了波澜壮阔的举义大幕。
原来,在长沙举义之初,革命党人就已商议好,起义当天,城内水风井革命党机关卷施社、太平街贾谊故居革命党机关和长沙北门外革命机关三处地点应举火为号。没想到,贾谊故居的革命同志没有将革命机密透露给守庙工人,结果守庙工人郭冬生灭火经验丰富,迅速就把举义的革命之火给扑灭了;水风井革命机关同志,要家中工人飞快上街到附近店铺敲门购买煤油。结果伙计贪图大西门煤油便宜,竟提着桶子奔往二三里外的大西门。水风井的革命同志急得蹦跳,站在水风井街口等待煤油,却看到从小吴门和荷花池方向,已有扎着白布带的新军士兵奔跑进城了。
8时20分,由革命党人谭满芳发给参加集合的新军士兵每人子弹10发,白布臂章一方。安定超宣布湖南革命开始,传达起义事项,接着宣读了焦达峰、陈作新等议定的起义动员令。 随后彭友胜率49标第二营后队,会同50标和马队向北门进军。他们越过云阳门(当时已封闭,辛亥革命长沙起义胜利后更名为兴汉门)占领了荷花池军械库。然后与从小吴门过来的同志一起围攻巡抚衙门。安定超则率49标第二营前队左队右队,会同辎重、炮兵、工程三营,由小吴门进城,占领谘议局。
其时,仅小吴门城门关闭,最后被卖菜的炊事兵打开大门,革命军蜂拥而入。
当参与革命的常治、黄翼球出现在湖南巡抚余诚格面前时,余诚格借故与家人相商,破洞从六堆子街道逃走了。同时常、黄扯下一张白桌布和一张白床单,用墨笔写出两个大大的“汉”字,作为旗帜,挂于旗杆上,全城人民仰望,知长沙已经光复。黄忠浩则被士兵拖到小吴门城墙上杀死,头挂在城楼上,尸身从城楼上扔下了城墙。
贰
青年毛泽东的辛亥长沙地理
在新安里,毛泽东听到了湖北军政府代表的演讲
辛亥革命爆发二十五年后,即1936年,身在陕北的毛泽东向前来采访的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起他在长沙的辛亥革命经历。
他说,在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的一天,忽然有一位新成立的湖北军政府的代表赶来长沙,并来到他就读的湘乡驻省中学介绍武昌起义的情况。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当场,有七八个学生站起来,支持他的主张,强烈抨击清廷,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建立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