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的黄孝战役(5)
辛亥革命网 2012-04-13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刘剑 查看:
在此命令下达后不久,湖北军政府接到南京孙中山大总统的来电,孙总统下令停战期经双方同意再延续十四天。湖北军政府于是16日凌晨撤销前令,但第二军、第三军因已按照早已预备好的计划开始了行动,当日仍展开了战斗。
第二军进展尤为顺利,当日他们的先头部队即与占领三叉埠阵地的清军交火,清军在战斗中仅阵亡即达一百余人;第二军亦付出相当代价。此后,第二军接令就地转入防御。
第三军此日由蔡甸出击,在蔡甸上游架设浮桥,渡过汉水,向新沟、汉川前进。在占领新沟以东阵地后,该军遵令停止前进,就地转入防御。
第一军接到停止前进令较早,但他们当时也开进至三山铺以西一带高地,接到命令后该军就地展开防御。
就在这一天,袁世凯进宫面见隆裕太后与宣统皇帝溥仪,袁世凯很沉痛地上奏,因兵力对比十分不利,已不可能在陆路阻止革命军进攻北京的计划,此外,因海军已倒向革命军,京津海防也无从谈起。谈话间隆裕太后与袁世凯都痛哭流涕,溥仪年幼,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那么悲痛,但那情形的印象,使他毕生难忘。会后袁出宫至东华门,即遭到革命党人袭击,此后袁世凯便不再进宫。
第二次突击因接到孙中山的命令停止较快,但革命军在政治上、军事上对清廷的压力实际上已使隆裕太后为首的清廷决策者失去了打赢战争的希望,为下一步突击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突击
1月18日,革命军与清廷再次谈判。清廷谈判代表仍坚持开国会以公决决定国体,拒绝共和制度。此外,清军在阳店、孝感总方向不断巩固阵地积极备战,于是,1月19日革命军也开始了行动。第一、二、三军接令按前令准备作战,各省革命军源源不断开往湖北,弥补因第一、二、三军前进留出的空隙。
此事在当时社会引起重大反响。1月23日《申报》第三版报导:“汉口附近之事务日渐复杂,近日民军又于清军前占之地聚集大队,闻前敌共有三万五千人之多。现两军驻铁路轨道之哨队相隔仅半英里,一在孝感,一在祁家湾,虽两军将领严谕兵士不得轻启战斗,而彼此仍不时起冲突,前两日民军在祁家湾死者五十余人云。”
1月27日,汉阳留守清军一个宪兵营和四百余名巡警共计一千余人在停战即将结束,民军即将攻击的压力下,毅然决定自行独立,欢迎革命军。27日下午,该部在大别山(即龟山)打出白色旗帜,宣布反正。他们派出代表过江与革命军接洽,投入革命行列。汉阳人民欢欣鼓舞,欢迎革命军的又一胜利。
1月28日,袁世凯面对革命军步步紧逼的态势,非常忧虑,他发电报给民军议和总代表伍廷芳,全文如下:“前经相约,我军退出地方民军不得进占。即就此次续展停战两星期内,迭接孝感来电,民军节节进扎。如沁一电,询贵代表三路北上,一支由汉口,一支由阳逻,一支由金口云。又勘一电,民军占领黄陂一带,约有兵一镇。又有兵约四千向滠口进发。又由蔡甸进兵,拟过汉水云。又卅二电,祁家湾一带民军布满,不令南车北还,又以火车运炮六尊云。江一电,民军占去机关车一辆、挂车四辆。在滠口装载大炮运往祁家湾云。昨又据孝感电,民军第一线现在黄陂、祁家湾、汉川之线,各路队伍已过江完竣,目下或用船只或用火车运输军需甚忙。保护铁路之兵均属民军等语。又民军昨又进攻固镇。以上各种均属显背信约。虽订明停战,竟无效力,应请贵代表迅电鄂军,饬违约进扎汉北之兵立即撤退,并电进攻固镇之兵退回原驻地地方,以便再商切实停战办法,庶终达和平解决之目的。切盼电复。内阁袁世凯。蒸一。”
由此可见,革命军磅礴的进攻势头多么强劲,有些人不明历史真实情况,特别是近年来某些人将历史简单化,将这段历史归于袁世凯、黎元洪等某几个人任意左右,这是完全错误的。
在湖北的战场上,是革命军十余万参战官兵集体创造了这威武雄壮的历史画卷,在他们的身后,是全国已经觉悟的民众为反抗民族压迫、反抗封建制度、反抗帝国主义源源不绝的支援,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已是人心所向,清政府是大势已去了,即使袁世凯全力支持清廷,也不可能挽回战场上的必然失败。
同日,湖北军政府以黎元洪的名义发布了总攻击令。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命令
(元月二十八日午前九时于武昌城内都督府)
一、综合各种报告云,孝感县之敌约混成一协以上,三叉埠之敌约混成一协以下,杨店驿附近之敌约混成一标,又云梦、应城等处似有敌之小部队占领,又花园、广水、武胜关、信阳等处均有敌人占领,其兵力未详。
我北伐左翼军(系襄阳招讨军及河南奋勇军)拟由襄阳预向南阳进攻。
我步队十五标预定由仙桃镇向汉川县前进策应第三军。
我安徽军约混成一标陆续由团风上岸,向麻城前进。
据南京陆军总长来电云,南京各军由徐州进攻,海路由烟台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