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惊雷甬江潮——宁波辛亥光复略述(2)
辛亥革命网 2012-03-14 00:00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乐承耀 查看:
当时宁波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不是处在自发、分散的阶段,而是表现出较强的政治意识,对本阶级的地位、使命及共同利益有了一定认识,极力要求改变现状,组织商会和商团,从事各种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1905年,宁波商会成立,旨在联络甬商,维护权益。1911年,以保护商业安全为宗旨建立了商团。不少实业家开始参政议政。和丰纱厂的顾元琛以及从事贸易的赵家蕃、赵家艺、张其光等,他们参加立宪活动和各种爱国活动,在斗争中逐渐看清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倾向革命,从而成为宁波辛亥光复的骨干力量和领导力量。
与此同时,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开始出现。甲午战争后,宁波出现了新式学堂,储才学堂、龙津学堂、宁波法政学堂等现代学堂及职业学校的创办,促使宁波新型知识分子逐渐形成,陈训正、张美翎、庄禹梅等人接受新式教育,成为新型知识分子。出外求学及出国留学也造就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仅在日本的宁波留学生就有一二百人。如赵家艺、应梦卿、陈时夏、范贤方、魏炯、章述洨等人,他们具有全新的知识结构,视野开阔,他们接受西方政治学说和社会学说,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并开展各种革命活动,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很快成为新型知识分子。他们关注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对外国列强和清政府强烈不满,从“知识上反抗”,进入“社会的政治的反抗”,开始闹学潮,在课堂上公开宣传反清思想,陈训正、周淡游等主动剪去辫子,表示与清廷决裂。
1910年的宁波保路运动中,范贤方、张传保、陈训正、应梦卿、张美翎等人积极参与。范贤方率领浙江旅沪人士3000人乘专列由沪至杭,冒着倾盆大雨向浙抚增韫请愿。这些人后来成为辛亥宁波光复的领导人和中坚力量。
事实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和新型知识分子群体,是辛亥宁波光复的领导力量和骨干队伍。
一触即发
1911的辛亥宁波光复虽成于辛亥,而酝酿时期甚远,是经过一定时期的准备,主要内容是宁波志士仁人与光复会、同盟会进行接触,组织革命团体,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光复会的成员主要是浙江人,活动的重点也在浙江。不少宁波人为光复会的创建和活动作出过贡献。光复会的前身之一是1903年在日本东京由陶成章、龚宝铨、沈瓞民等成立的浙学会。鄞县人沈瓞民是浙学会的主要成员。1904年蔡元培、龚宝铨等联合江浙一带知识分子,在上海组成光复会,蔡元培为会长。沈瓞民、钟观光、虞和钦等人积极参与活动。宁波人加入光复会的不少,如余姚柯东乡(今慈溪市宗汉街道)马宗汉,宁海人童保喧、叶颂清,鄞县人陈时夏、张传保等,达50多人。
光复会领导人陶成章、徐锡麟、秋瑾关注宁波革命活动。陶成章1902年东渡日本,积极参加浙学会在日本组织的革命活动。当宁海王锡桐领导的伏虎会反教会起义的消息传到日本后,宁海留日学生祁文豹等建议陶成章前往联络,当陶成章赶往宁海时,王锡桐的起义已遭镇压,其本人避居嵊县,受到平阳首领、光复会骨干竺绍康热情接待。1904年10月,陶成章在上海与蔡元培策划,定于这年11月16日“万寿节”与黄兴在湘鄂两省同时起义,而以闽浙两省作为后援,也把宁波的群众斗争纳入这次起义之中。徐锡麟和秋瑾所创办的绍兴大通学堂成为光复会的领导中心。马宗汉、潘藩及一些奉化人前往大通学堂参加光复会,与徐锡麟、秋瑾一起参加反清革命斗争。马宗汉在1907年的安庆浙皖起事中作出了贡献,牺牲时仅24岁。徐锡麟、秋瑾还策动新军中宁海籍将士叶颂清等人反清,发展为光复会会员。叶颂清与秋瑾一起组织光复军,任分统,并组织32个敢死队员潜入杭州,准备举事。奉化人单洪水为大通学堂襄办竺绍康传递信息。秋瑾被捕后,竺绍康遭清廷通缉,单洪水为其藏匿武器和文件。
同盟会对宁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开展也有其重要影响。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赵家艺、孙表卿、应梦卿、周骏彦、周淡游等参加同盟会,与陈其美、张静江、宋教仁等有密切关系。1908年,在上海的同盟会负责人陈其美召开会议,浙江旅沪同志定期邀各府代表集沪开会。宁波派出庄之盘、周淡游、蒋著清、董梦蛟四人参加。
陈其美还派应梦卿到宁波组织敢死队,招了奉化渔民112人为敢死队员。赵家艺1905年后回国,他与陈训正等人成立宁波府教育会,密谋组织当地革命力量,结交有志之士,策划反清革命。林端辅、张葆灵参与其事。以陈训正为校长的私立育德农工小学堂为秘密集议与通讯联络的地方。1906年赵家艺赴上海,与同盟会的张静江、陈其美关系密切。沪甬两地互通信息,宁波的革命受上海指导,赵家艺有时亲自来往沪甬之间,共相商议。
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高涨,在宁波的同盟会会员着手筹建革命团体。1911年夏天,上海同盟会领导人宋教仁等发起成立中国国民总会,托词提倡尚武。赵家艺把这个信息带回宁波。同盟会会员魏伯祯、陈训正、范贤方等人仿照上海的尚武团体,联络当地士绅、各界领袖成立了“国民尚武会宁波分会”,它的宗旨是“提倡武风,挽救文弱,鼓吹革命,多罗人才”。分会设立“国民体操团”,征集团员,定期操练。宁波尚武分会和国民体操团,名义上是发扬武风,实则组织群众,扩大革命力量,为武装起义作准备。
1911年7月31日,宋教仁、陈其美在上海筹组同盟会中部总会,为推进长江流域地区的革命活动,总会派赵家艺回宁波发展同盟会组织,不久宁波正式成立同盟会支部,赵家艺为支部长,陈训正任副支部长,受中部总会领导。支部成员多数为宁波尚武分会之会员。同时,各县亦先后成立支部。同盟会宁波支部的成立,使宁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核心,正式纳入同盟会上海总部的活动轨道,宁波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起来。
同盟会宁波支部把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作为重要任务,为宁波辛亥光复作思想的准备。为向宁波人民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国民尚武会宁波分会于1911年9月22日创办了刊物《武风鼓吹》,由同盟会会员章叔言任总编辑。该刊的内容分“论说”、“学术”、“记载“等。《武风鼓吹》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作了揭露和谴责,号召大家起来斗争,驱逐帝国主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武风鼓吹》大大鼓舞了宁波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积极性,推动了辛亥宁波光复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