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历程(二)
辛亥革命网 2011-10-08 00:00 来源:浙江在线新闻 作者:浙江在线新闻 查看:
除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几个规模和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外,1904年前后国内各地还陆续成立了其他一些爱国团体和革命小团体,如上海的旅沪福建学生会、对俄同志会、上海青年学社,安徽陈独秀等人组织的励志学社,广东有朱执信等组建的群智社,等等。1904年前后国内革命团体的大量涌现,预示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即将来临。
3. 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
革命小团体的涌现,尽管数量众多,却难以采取足以推翻清王朝的大规模集中统一行动,形势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最孚众望的革命领袖出面,把各地分散的革命力量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将革命运动有力地推向前进。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由于首倡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在国内外革命青年中享有极高的威望,自然成为众望所归的共同领袖,成为足以团结各方面革命力量的中心人物。革命形势的急速发展,革命知识分子作用的明显加强,使孙中山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孙中山流亡海外,心向祖国,密切注视着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不断探索着革命前进的道路。孙中山不仅为建立统一革命组织扫除了思想障碍,准备了明确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而且联系和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总结出了建立统一革命组织的经验。
1905年7月19日,孙中山到达日本横滨,很快就前往留学生集中的东京。在东京,孙中山找到了留学界享有很高威望的黄兴,商定与华兴会联合的问题。孙黄会见确定了兴中、华兴等会联合建立全国性革命政党的决策。7月28日,孙中山又与华兴会的骨干宋教仁、陈天华等会谈。会谈中,孙中山始终着重地强调建立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对革命发展的重要意义。7月29日,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刘揆一等共同商议华兴会会员参加同盟会一事。经过激烈的讨论,在东京的大部分会员决定参加同盟会。